片單

我的2024年度電影


去年底在臉書上隨意寫了點年度觀影回顧的片單,拖到最近才發現沒有整理到網誌上,還是花點時間來紀錄一下。

2024一整年看片量大概是退伍以來的新低,新舊片觀影合計不到80部片,主要原因是家人從前年開始長期重病住院,來回奔波打亂了原本生活和看片的節奏,原本持續每月進行的讀影會也因此暫停,目前看來也不會再繼續。

回想起來並沒有覺得可惜,比較是把這個變化當成重新整理自己的機會,不管是內在自己的生活,和電影的關係,或是外在電影產業與觀影文化持續地轉變,自己再像以前一樣地看電影好像也沒什麼意思。

不過要改變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回到過去的習慣之中。於是去年我試著錄了幾集Podcast,想試些不同的形式,只是成果並不理想。錄音效果不好其實無妨,原本就打算慢慢練習,學著習慣對麥克風講話,只是錄音和剪輯需要投入的時間實在太多,現在如此零碎的日常時程沒法持續地錄下去。既然還是比較習慣用文字,暫且就回到原本寫網誌和臉書的方式,Podcast近期大概也沒有再更新的打算。

還是來談電影吧。

最愛:《墜惡真相》

去年看過最喜歡的電影是Justine Triet 的《墜惡真相》,為它我錄了一集 Podcast,也寫了一篇文章,想說的都在裏面了。主要是在這個故事和進步敘事已經顯得可疑的時代,有人仍然願意以直面電影敘事本質的方式,來呈現堅持某種價值的艱難,我個人覺得是很難得的,雖然可能對其他人來說或許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

還不錯:《火上鍋》《仇雲殺機》《邪惡根本不存在》

接下來我也滿喜歡,但還是有點保留的三部片,分別是陳英雄的《火上鍋》,黑澤清的《仇雲殺機》和濱口龍介的《邪惡根本不存在》。好像看過有人批評《火上鍋》充滿男性凝視,但這樣一個古典的故事,我認為導演已經用很當代的眼光去調和其中的男女關係,甚至性別意識並不太是電影的重點。不過我喜歡的原因主要還是技術和美學上的精緻,並沒有太多額外的個人感觸。我在其中一集Podcast有簡短談到這部片,並沒有特別想再為它寫什麼。

黑澤清和濱口龍介的新作在政治和美學上更銳利更當代一點,不時令人感到炫惑,但對我而言還是少了些特別擊中我心的部份。黑澤清很像是將他過去的命題,用更洗練的手法和製作品質重新再拍一遍,當然成果還是好的。倒是《邪惡根本不存在》很像是濱口在交他自己的功課,他看來不想重覆前幾部作品成功的美學風格,轉去挑戰更冷冽更藝術的手法,結果仍然是有趣的,但我不確定我是否算是真的喜歡。關於這兩部片,也各別寫過了,就不再多談。
喜歡:《我的完美日常》《與夢前行宮崎駿》

溫德斯近年的作品比較少進入我的視野,《我的完美日常》是他久違在市場上比較成功的作品,我喜歡這部片的小品與可愛,還有對沉溺於文藝戀物的複雜心結,有一集 Podcast 就在聊這部片,為了節目我也隨寫了一篇感想。《與夢前行宮崎駿》原本以為只是搭配《蒼鷺與少年》的幕後紀錄片,但電影拍得比我想像的還深入許多,幾乎挖到了作者的某些私密的狀態,算是我喜歡的作者的一次特別紀錄。
有趣:《圈套》《懼裂》《野火蔓延時》

接下來三部算是我覺得有趣的作品,奈沙馬蘭的《圈套》也是寫過了,就不再談。

去年的話題作《懼裂》似乎在同溫層的評價有些分岐,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部爽片,刻意在形式上玩過剩的概念,包括各種電影的致敬引用。而它表現力過剩到有些失控其實和故事的主題是契合的,因此我倒不太在意它在性別議題上的略顯粗暴,它的過度正好是它不必在概念上太過仔細的通行證,但也因此很難說這會是多了不起的傑作。另外這種拼貼過剩倒是反應了某種當代的特質:這是一個不自覺復古的年代,一個娛樂藝術被20世紀吞蝕的的年代。

另一部《野火蔓延時》是佩佐的新片,我的印象是好的,但現在記憶不太深了,就先放著。
有罪歡愉:《日安,我的母親》《布勒溫布利球場演唱會》

最後兩部「有罪歡愉」(Guilty Pleasure)倒也不是差勁的片,山田洋次《日安,我的母親》繼續在令和時代處理他的昭和情懷,他的某些懷舊情緒對我總是有些催淚的,是否過時我倒不太在乎。《布勒合唱團:溫布利球場演唱會》就是用新時代的高畫質來回味九零年代的青春,原來初聽 Blur 到現在已經過了30年。
不太想選進來:《艾諾拉》《隔壁的房間》《春行》《小丑:雙重瘋狂》《教宗家的小兒子》《腦筋急轉彎2》《芺莉歐沙:瘋狂麥斯傳奇》《長夜盡頭的微光》《落葉》《夢想集中營》《再見機器人》《雙眼之間》...

最後我列了一堆「不太想選進來」,這其實是混合了別人的評價和我自己的落差,以及我原本有期待但最終沒讓我滿足,這些綜合感受排出來的片單。也許有人會問「去年某某片很好,你有沒有看?」這些大概就是我看了但沒很想列進年度最愛的片單。有些片有寫了點短評,沒寫的也不會想再寫,沒列的好片大概就是真的沒看了。這些片在廣泛的意義上仍然是不差的電影,如果我真的厭惡或不在乎的就不會出現在這裏了。
(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