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觀後記

記山田洋次影展


《日本國民導演-山田洋次影展》光點台北主辦,活動期間10/24~11/6
選映山田洋次八部作品:《男人真命苦》《家族》《故鄉》《遠山的呼喚》《幸福的黃手帕》《兒子》《黃昏清兵衛》《東京小屋的回憶》


《男人真命苦》男はつらいよ (1969)

劇情演到一半的時候,失敗的寅次郎就離家了,時間跳到一個月後直接展開新劇情,我以為電影分成兩段像是連續劇的頭兩集,雖然這麼看也行,但細想前後兩集還是有主題的連貫構成一個完整的電影,比如櫻子的相親事件到後來的結婚,寅次郎的離家20年對應到阿博的離家8年。

渥美清的演出真是活靈活現,寅次郎的可愛可憐與可恨就在於他是社會化失敗被時代拋棄的人物,他粗魯不識大體的真性情履次把事情搞砸,你又沒法真的恨他,而且他每次都會逃得遠遠的永遠沒法對自己負責,但所有人也都接受他就是這樣的人。

山田洋次刻意把時代變化放在故事中,包括櫻子在大公司當職員,阿博在小工廠當工程主任,寅次郎只能沿街叫賣打打零工,他每次的出醜鬧笑話電影都安排在公眾的空間讓路人圍觀,他只能是大眾眼中不合時宜的鬧事者,厚臉皮地就這麼活著。每個人起初都討厭他,甚至明顯地關乎經濟與文化階級,但又不得不牽掛他,因為他代表著日本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將被遺忘的舊日人情。


《兒子》息子 (1991)

雖然故事很難不聯想到《東京物語》,讓人懷疑山田洋次日後拍《東京家族》的意義是什麼,但片名叫「兒子」其實是包含了以一種父輩的視角來看年輕人的意味,甚至也可以說是對一種父子關係的關注,所以電影比較像是《東京物語》視角的錯位,類似的題材卻是以不同角度來訴說,並走向不同的結論。

透過家族關係去呈現日本生活樣貌的時代變遷,除了是對前輩電影的繼承,也是山田洋次社會意識的再度展現,對比大兒子成為白領上班族的現代小家庭的困頓生活只能讓父親失望,不成材的二兒子卻踏上父親之路成為了勞工,電影第二段詳細交待他充滿生命力的工作歷程與戀愛故事,再到第三段傳承意味地介紹女友給父親認識,其間透過三國連太郎的父親角色不斷以懷疑的眼光凝視著現代的東京街景,最後獨自一人回到寒冷且積滿厚雪的鄉下,卻因兒子的成長重新點燃了生命之火,這是山田洋次對時代的批判,也是他對舊日的溫情。

這不是小津安二郎式哀悽的時代觀察與人生感懷,論電影風格形式更稱不上同等精煉,但山田洋次不斷地用他老式通俗劇的眼光去紀錄日本每個時代的風貌,至今未休,自有其無可取代的動人情懷。


山田洋次影展 《家族》+《故鄉》

《家族》和《故鄉》基本上是同一班底演員搬演的家族二部曲,是山田洋次有意識為當時代日本中下階層所留下的家庭肖像。都是由倍賞千惠子和井川比佐志演出一對帶著孩子的中年夫妻,笠智眾演出同住的老父親,以及前田吟擔任已搬離家鄉多年的弟弟,渥美清則是戲分不一的綠葉配角。基本上也全部都是《男人真命苦》的班底,只是主客易位,恢諧的基調也變成真的很命苦的生活悲歌。

《家族》(1970)中主角一家因著礦工丈夫的任性,決定舉家從日本南端的長崎搬至北海道的牧場墾荒,原本預計三、四天的長途火車旅程,竟在舟車勞頓中讓他們經歷了生離死別。彼時日本經濟已然發展,鏡頭帶領觀眾穿越日本,甚至紀錄下了當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盛況。但這一家人顯然在時代變遷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往北追夢也被人譏為與時代脫節,而他們的飄泊悲歌和旅經的現代大都市景觀幾乎像是種時代的錯位。

結尾夫婦終於到達夢想之地,幾天的旅程卻恍如隔世,丈夫不禁質問自己這一切是否值得,而北海道的壯闊景色對比旅途中城市的擁擠紛亂,到妻子肚中的新生命,都是山田洋次的溫情筆觸。只是如果把《遠山的呼喚》中倍賞千惠子演出的寡婦帶著幼子苦苦支撐北海道牧場的情節,當成本片精神上的續集,那這家族的苦難或許還不會結束。

對比前作以公路電影形式描繪一家人的遷徙,《故鄉》(1972)像是反其道而行的版本。丈夫繼承退休老父的職業,和妻子一起在故鄉倉橋島經營運石船的工作,但日漸老舊的船隻比不過大型運石船的效率,多年來許多人紛紛放棄了島上的工作前往附近廣島的造船廠上班,這家人卻固守在島上拒絕離開。

電影鉅細靡遺地呈現夫婦兩人每日的海上工作和日常生活,其寫實與質樸一時讓我有在看義大利新寫實電影的錯覺,甚至我還懷疑這家人是否會走上《大地震動》中的命運。不過運石船也是因應經濟發展所生的產業,稱不上是古老傳統的行業,當經濟轉型後小型個體戶被大型資本淘汰也是難逃的宿命。於是《故鄉》的結尾就像接上《家族》開場一般,整部片刻劃了丈夫終於認命決定轉職的心路歷程,電影結束在他們向家鄉告別的那一刻。

兩片中夫妻雖然都是同樣的演員來扮演,但《家族》中兩人的個性比較任性輕挑,甚至有些許喜趣的味道,對比到後半段的沉重悲劇自有其戲劇效果。而《故鄉》中角色則是一以貫之的堅毅與沉默,井川比佐志的日本勞工男性的性格形像說服力十足,倍賞千惠子洗盡鉛華雖難掩明星氣質卻也無違和之感。意外地笠智眾演出的老父在兩部片都存在感十足,延續小津電影的形像之外,在山田洋次電影中更多了點生動的人味。

這兩部片就其時代紀錄和動人情懷,以及難得的35mm放映,或許是這次山田洋次影展中最值得看的兩部片,只是兩片都在後段的煽情戲插入了大量的回憶片段,就我的眼光來看廉價電視劇的味道還是太重了些,有些致命地破壞了全片的凝聚力,這或許是山田洋次以及那個時代的國民電影控制不住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