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觀後記

2016年9-10月觀影短評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 Still Walking (2008)

(2016/9/11)今日重看一小段《橫山家之味》,覺得是《幻之光》後半段的進階版,廚房和行走的對立,男人和女人的對立,劇情線頭很多,但捕捉家庭的氣味與暗流是目前覺得最大的魅力,感覺比第一次看的時候好,可惜有點昏昏欲睡,中午進辦公室就沒看了。晚上不太專心地把後面看完,之前不喜歡的地方都還在,但也沒那麼在意了。覺得好像可以和Junebug (2005)對照著看,兩部都是回鄉的電影,有些類似的設計,但主題指向不同的方向。

另外這次也看到一些和後面作品的呼應,包括對何謂親子家庭關係的思考,都透過一個外來者進入家庭的眼光來談,這裏就是良多的繼子,他把對父親的想像和新的家庭結合,這裏處理的頗細膩有點雞皮疙瘩。父子關係也是一直出現的題目,這裏在故事中父親仍然健在,不若其他作品已經死去,但劇情也以某種方式讓父子和解。最後三人行走的畫面收的不錯,一種隱約的繼承關係,卻是通過不那麼傳統的非血緣父子來達成。

這部片好像也滿適合拿來當某種「如何看電影」的閒聊教材,關於角色、情節和畫面、空間的關係,如何沒發生什麼事但又說了很多事。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Sully (2016)

(2016/9/29)克林伊斯威特近年慣用的灰藍色調在這部片完全不見了,是為一大驚奇,劇本敘事調動時序的技巧頗為熟練高明,鏡頭逼近空難現場的不慍不火,主角劫後歷程的細節刻劃也可圈可點。如果墜機事件的真相是推動故事的動力,電影試著逼近某種不可言說的美國情境應當是敘事在半空中盤旋許久所期待降落的目標,可惜收尾處理還是十分傳統好萊塢式的二元對立與勝利,幾乎讓人感到電影虛晃一招的無謂,畢竟故事可能實在太小品了點。


《情書》Love Letter (1995)

(2016/9/30)重看《情書》,這次重映的數位版畫質大概只比DVD好一些,畫面細節不足,亮度對比像是調光沒調好,應該是沒正式修復過純粹轉製成數位拷貝的版本,可惜了篠田昇的美麗攝影。不過完全可以理解中山美穗特地飛來台灣看大銀幕的原因,這部片實在是太召喚九零年代了,如果是夠好的畫質,應該會看到起雞皮疙瘩吧?可惜目前看完只有心情微溫。

其實這次比較冷靜的看完還是滿喜歡這部片的,導演應該在劇本結構下了不少功夫,雖然我一般不喜歡很滿的煽情音樂,但這部片音樂的使用其實很合敘事的形式,一個原因是影片很多的書信構成的畫外音,每段書信的唸白都承載了角色某種腦內奔馳的情緒,所以音樂加上去其實滿剛好。音樂用太過的地方大都是在現實情境下角色的對話戲,但沒有很多。另一個是也有不少夢境和回憶的段落,這些回憶的泡泡真是不放音樂不行。

最後圖書館被風吹動的窗簾那個鏡頭真的很好,完美地補捉了青春的一次別離,而這別離竟然又帶了死亡的氣息,所以這部片雖然是在追悼已死之人,但其實真正追憶的就是似水的年華啊,所有逝去的時光都是一種死亡,而死亡又伴隨著新生,岩井俊二大抵上抓住這個精神來鋪陳故事,幾乎沒什麼閃失。

我也很喜歡他設計的一些過場,和很多幽默與角色細節,可惜今晚放映廳只有三位觀眾,沒法感受觀眾的反應。若要挑毛病,大概是很多地方影像有點浮躁,大概是手持攝影和細碎的剪接用太過了點。當然兩位女主角的一些性格與反應現在看來有點老氣,但中山美穗表現稱職,個人回憶也有加分。

酒井美紀靠《情書》和《白線流》真是成為九零年代純情少女的某種代表,不知道她有沒有來台灣偷偷看片?是說就算真有來可能也沒人會報吧?


《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2015)

(2016/10/2)小三扶正又反悔的狗血情節換個不同的眼光來說就是新的天地,Maggie不相信長久的愛情關係,所以婚姻裏的迷戀糾結折磨同樣也雲淡風輕,她想要「誠實地生活」但她其實不知道她要什麼,該拿生活怎麼辦?

或許Maggie有種不自覺的清明,她看透了丈夫前後兩個家庭的鏡像關係,所以自然地想不如把丈夫拿去給他前妻回收吧,她的前男友(又一個前任)生氣的說人可不是紙製品可以回收,丈夫的前妻也生氣地說妳得為奪人所愛負起愧疚的責任,這看似任性而為的計謀換個角度導演也透過丈夫前妻道出Maggie其實純真又愚蠢的可愛。

當所有人都"dancing in the dark",任自已隨命運擺佈而陷入愛河,那位在電影前段的捐精黃瓜男就說他不想成為數學家,窮盡一生只窺見局部而看不見全局,只能追遂無解的問題,但換言之是不是離開了數學反而可以只單純欣賞數字之美?Maggie想成為母親不想碰男女關係,卻意外闖入了婚姻一遭,是不是最初的計劃其實才是最適合她?看似計謀出錯而放下控制一切的慾望,但她搓合丈夫和前妻的想法原本不也是種順其自然?

真是人生複雜不複雜,這幾位紐約知識份子攪和一圈竟也有種不同的風景,這是太清明還是太假掰?


《我的蛋男情人》My Egg Boy (2016)

(2016/10/5)起手式不差,又選了一種難度不低的劇情設計,攝影和製作品質也頗有水準,值得拍手鼓勵。可惜精子和卵子的超現實世界要處理好難度太高,情節命題的揭露也有點反高潮,電影也不夠熱鬧好笑也不夠唯美,可以理解為何賣不太動,不過這算是事後諸葛。

我滿喜歡電影建立角色為男女主角的職業加了不少細節,讓電影有了足夠的現實感,是為了工作把生活冷涷延期還是享受生命趁新鮮?蛋和冷涷的意像不斷出現,兩位主角的過往背景和人生觀對照也都帶出了故事的許多可能。

一邊看會一邊思考那個精子卵那的世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和現實世界的關係與運作邏輯是什麼?有點像《腦筋急轉彎》也有點像《性愛寶典》但都不完全是一樣的概念,也可能是夢境或某種高深心理學或哲學裏存在的潛意識世界或什麼其他的,但顯然劇本沒想處理這問題,大概編劇不覺得這是問題。從戲劇角度來看應該是扮演了現實角色的抽像精神世界,取代了旁白字幕等用來製造格言的套路。兩層世界疊加後讓其實有點乾的情節起了些泡泡,大概是這樣。

可能有人會看不太懂電影加了這一層想像世界是要做什麼,也有些人覺得現實世界反而比較無聊,總之不論成敗,導演有玩敘事的企圖算是值得鼓勵,我自己是覺得這部份可以再精簡一點,畢竟邏輯上問題有點多,兩層之間的切換也有點不順,腦筋急轉彎不是誰都能拍的。(其實北歐的場景也可以視為另一層現實,這電影玩三層有點猛。)

電影對我最大的問題是核心命題沒打動我,當林依晨大哭著問她又做錯了什麼時,我只想到「因為導演要整妳呀」這種回答。這種情緒高漲的關鍵時刻,如果電影還沒建立起我為什麼要關心這個角色的原因,那問題就大了。當然可能因為我不是這部片的TA(真是因為這部片才第一次知道這縮寫),或是我沒看懂這部片的台灣情懷,所以這是高級的生育宣導片嗎?

《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1948)

(2016/10/22)重看《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天啊也太好看太感人了,我以前只看到一個負心男和花癡女的故事,但現在重看才感覺到這片調度的華麗與悲悽,瓊芳登那種泫然欲泣的神態,迎向命運卻又被命運摧折的徹底孤寂,以及一個世紀的消逝。

《某夫人/伯爵夫人的耳環》Madame de... (1953)

(2016/10/23)初看故事沒太多感應,前面像是喜劇卻逐漸變成悲劇,喜劇的重覆展現了角色的性格,最後變成性格決定命運的辯證,以耳環流轉的形式挑釁著將軍想掌控命運的意志,感覺他才是男主角吧?依然繁複的鏡頭運動和景框運用,還有好多的鏡子,不知道攝影機是怎麼藏起來的?

(本文整理發表於201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