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觀後記

2018年10月觀影短評

2018/10/9
《假會徵信社》The Nice Guys (2016)
導演:Shane Black

一部充滿懷舊情懷的電影,不只是本片七零年代的故事背景,而是類型上這種有點B級有點顏色、暴力和幽默的警探搭擋電影讓我想到八九零年代的一些觀影記憶,比如動作火爆一點像是《致命武器》,爆米花和肌肉多一點會是《探戈與金錢》,再MTV一點是《終極尖兵》,尤其導演Shane Black正是《致命武器》和《終極尖兵》的編劇。

雖然是別具風味,但相較於上述前作還是略顯不夠味。兩位主角的動機和心結沒有處理好,以A片、汽車和女體開場並貫穿全片算是做足了符號運用,但是不斷出現的希特勒引用讓人摸不著頭緒。劇情推展略顯生硬,以酒精幻覺來玩奇幻橋段有點為了做而做,笑點微溫,偵探女兒不斷扮演關鍵串場略顯刻意。唯一有點意外笑果的是金貝辛格的角色在片末大呼底特律汽車業不會倒,讓我愣了一下。(但隨後主角還得跟觀眾解釋這個笑點就鳥掉了)


2018/10/13
記邱剛健專題影展
《胭脂扣》Rouge (1987)
導演:關錦鵬

可能是超過二十多年後重看《胭脂扣》,意外發覺影片拍得精準、簡潔、細緻且富涵解讀的層次。梅艷芳和張國榮的明星魅力確實是影片的核心,演員的氣場讓兩人的相戀顯的更加淒美。梅艷芳的如花做為一個「擁有不同面貌」的角色,讓她從妓女、烈女到貞女這些不同矛盾性格之間的穿梭都顯得說服力十足,反觀張國榮的十二少更像是個處在母親與情人之間被女人慾望的角色。女鬼穿越至現代的情節則是充滿了感染力與戲劇性,如花的舉止如何既古代又能合於現代,想來編導在劇本演員上下了不少功夫。故事從三零年代展開,隨後大段式地和八零年代交錯,文藝和娛樂之間的切換拿捏順暢好看,也緊扣古今愛情觀對照的三幕戲處理,邱剛健的劇本情節小巧精準足堪範本。關錦鵬導演在不同時代空間中的影像鏡頭調度也頗為可觀。

如果腦洞再更開一點來看,本片角色陷入戲劇並從中抽離的反覆結構,和今昔交錯時代流逝的感傷,結構出一種回望時代的複雜情感。如花既是一個立體的角色,同時也是中國女人符號的展演。追問兩人何以愛到要共赴黃泉的故事核心,其實電影從沒正面回答,而是以化為幽魂所帶出的懸念來肯定這個前提(就像推理劇總會有個屍體一樣),於是角色處境虛化成一種女人的或說是時代的宿命。如花成為現代情侶追問當代自我存在的參考點,舊時代的悲戀成為對比當代人情感空虛的戲劇寓言,萬梓良和朱寶意演的情侶一方面受到如花的誘惑和威脅,一方面又同情並肯定她的痴情,其間的立場來回雖然沒真說出什麼微言大義,但某種自我存在的焦慮確實處理的精準又值得玩味。

故事中陳十二少不做商人跑去學戲沉迷鴉片,最後家道中落,如花早看出愛人內心可能的軟弱,於是從痴情轉為佔有慾,男女追尋的幻影倒像是隱喻了整個流逝崩蹋的時代。現代情侶試著想連繫兩個不同的時代也像是面對香港二十世紀歷史變化的感嘆與無能為力。最後他們發現負心之人其實就窩在電影片場不肯放開戲劇所泡製的幻夢,於是如花的放下與離去就像是種後設的自我消失:角色發現自己所處戲劇已成虛幻後離去,讓電影與時代結束在面對死亡的這一刻,而觀眾只得回到當下的現實。


2018/10/15
之前替某影展寫了這片的片介,但最後影片因故撤片所以沒有刊出。本片正上映中,轉貼我當時寫的片介供參考,非影評。

《漢娜的失序人生》Hannah (2017)

清潔婦漢娜送走了前去坐牢的丈夫,試圖繼續生活,但事件陰影持續困擾著她,連兒子一家人也切斷和她的聯繫。在日復一日的沉默日常中,戲劇表演課成為唯一可以展現情緒的場所,直到她意外發現丈夫掩蓋的秘密。

本片是導演安德烈帕勞洛計劃拍攝以女人為主題三部曲的第一部。他和編劇伙伴特地為夏綠蒂琳普蘭量身打造漢娜這個角色,一個不斷掩飾否認家庭秘密的女人。這也是和攝影師Chayse Irvin的二度合作,全片以35mm拍攝,透過灰暗陰沉的色調和細緻的空間光影,搭配極簡充滿空缺與懸念的敘事,帶領觀眾感受角色日常中意在言外的情緒起伏。夏綠蒂琳普蘭從表情到肢體的驚人能量,讓她繼《45年》的柏林影后再度拿下威尼斯影展影后的殊榮。

導演自言受到安東尼奧尼《紅色沙漠》、香坦艾克曼《珍妮德爾曼》和露柯西亞馬泰《失憶薇若妮卡》的影響,省略清楚明白的劇情解釋,以精準的視覺語言聚焦在女性角色的內在掙扎。「我認為(觀眾)感到挫折是關鍵所在,當你感到不舒服,你會想要自己搞懂一切,你會更主動積極地參與,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導演介紹:

安德烈帕勞洛1982年出生於義大利,在美國就讀高中後進入漢普郡學院研讀電影,並於加州藝術學院獲得電影導演碩士,2008年的短片《Wunderkammer》是其畢業作。2013年的首部長片《荒原家族》(Medeas)於威尼斯影展首映,2017《漢娜》進入威尼斯影展主競賽。作品透過低調且詩意的影像呈現日常生活中絕望疏離的人性情境。


2018/10/20
《家戰》Custody (2017)
導演:Xavier Legrand

原以為是帶點驚悚懸疑的風格,所以看的時候不斷懷疑情節是否會翻轉,總覺得故事好像不夠曖昧不夠特別,怎麼看都只有一種很普通的解釋。在期待錯誤的情況下觀影情緒大概受到了點干擾。

不過回過頭來想,這部片的類型風格的挪用大概具有些許政治上的意圖,不必多麼奇情的故事,家庭內的暴力本就具有驚悚的力量,平凡的人物自然也有懸疑的張力。於是從一個家庭調解聽證開始的故事,這個不斷出現在新聞報導裏的家暴情節,透過電影省略解釋所營造的神秘感與精準的調度,重新取得了觀眾的審視與注目,類型的能量和真實生活情境的結合。

最後的高潮場面像是成功的警察宣導短片,不過就像開場以法律來介入家庭事務,警方的最後一刻救援也是前後對應其來有自,最後成為一個十分具社會意識的電影。對於找不到適合題材來拍片的台灣導演們,這部片或許可以有點啟發(雖然這題材觀眾還是不會想看)。


2018/10/26
《推銷員之戀》Hedi (2016)
導演:Mohamed Ben Attia

少見的突尼西亞電影,看完才知道達丹兄弟列為本片的製作人之一,不過看片時並沒想到達丹兄弟的風格,不若文晏的《嘉年華》那般立即可辯識。 《推銷員之戀》其實在影像上比較像獨立導演第一部片會拍的樣子。尤其電影第一幕在建立角色的方式其實頗老套。

第二幕主角出差後才開始有趣起來,因為劇情開始放開了,融合進生活紀實的氣氛,像是跟著主角Hedi四處工作閒晃,直到電影中段談到突尼西亞的革命才讓我晃然大悟這部片的潛題何在。表面上本片可以視為主角在上一輩為他安排的傳統人生道路和自我夢想之間的掙扎,但Hedi的茫然狀態就像是種革命激情後好像什麼都沒改變的空虛,他仍然陷入傳統的社會結構與資本主義的規則中。但兄長的出走海外,以及長輩的逐漸失勢都是一種時代變化的明示。

Hedi個人的革命成了一種隱喻,也因此最後和家人的攤牌,或是片尾機場一幕的抉擇都有了意在言外的動人力道。情節確實沒太多新意,但節奏和角色處理上狗血都灑得滿剛好。男主角在柏林拿獎也是可以理解,這種婚前焦慮出軌又始亂終棄的死男人卻能展現出一種脆弱與惹人憐愛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