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4
《雙面法蘭茲》Frantz (2016)
導演:François Ozon
因為是歐容拍的,所以我一直期待情節會有什麼驚世的轉折,結果走到最後大致上還是一部滿規矩的劇情片,這種不出意外對導演作品來說也是一種意外?至少歐容還是拍了部通俗流暢的藝術片,反而因此從頭至尾有一股化不開的懸疑感,電影滿有效地利用了這樣的氣氛。
一次大戰後,因戰爭失去愛人的女主角愛上了來自敵國法國的神秘美男子,Pierre Niney實在是陰氣逼人,突然轉成同志片或驚悚鬼片好像也沒什麼不行的,他懷抱的秘密觀眾大概也猜得出來幾種可能。芭樂的前兩幕後第三幕稱不上意外的展開,但女主角遠赴法國去見離去的情人,卻發現之前的愛恨糾葛都失去了意義,男人的悔恨開始顯得尷尬而廉價,女人掛念的生命與幸福不也是一種彌漫死亡氣息的詛咒?收尾值得玩味。
完全不知道電影內容的情況下觀賞的,花了一點時間才搞清楚片中的時代背景和故事發生地點,歐容拍的德國好像不太德國,或許是我比較熟悉電影常見的二戰時期的德國。這大概也反應了導演的一些特色和問題,這部時代劇在劇本、時代重現和演員表演上看來花了不少力氣,但沒太多大時代的厚重感與細節,仍然輕巧乾淨如懸疑類型片。
2018/5/9
《你才女巫,你全家都女巫》I Am Not a Witch (2017)
不知道這中文片名是胡搞還是神來之筆,這部描述非洲女性被污名化為女巫其背後的生態系及悲劇的電影,嚴肅的社會批判和傳統與現代文化碰撞的議題之外,確實有股戲謔的嘲諷與幽默。讓原本應該很沉重的主題顯得頗為容易入口。
導演Rungano Nyoni自童年時就舉家從非洲搬至英國,這部算是回鄉拍攝的處女作很有自覺地挪用了歐洲電影精確簡潔的敘事調度,許多構圖設計形成外來者的文化凝視與獵奇,尤其女巫背後綁的白布帶很好地形成了充滿電影感的視覺隱喻。大量的古典音樂是其文化血統來源的證明。片頭使用韋瓦弟的四季直讓我想到魯本奧斯倫的《婚姻風暴》,類似手法看過不只一次,已不算新鮮。
2018/5/12
《酒店》Cabaret (1972)
導演:Bob Fosse
今年奇幻影展沒怎麼看鮑伯佛西,只看了一部《爵士春秋》也沒寫出心得,後來因為需要和人討論,影展後還是乖乖來補看導演作品。
《酒店》表面上是舞女和作家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在種種燈紅酒綠的風花雪月之下,背景是納粹逐漸崛起的柏林,被歧視攻擊的猶太人,高唱明天屬於我們的納粹少年。開場和收尾的重覆,同樣的歌舞昇平卻悄悄地印上了納粹的標誌。不過女主角來自美國,男主角來自英國,加上德國富豪的三角關係下又沾染了一點同志元素,不確定情節的前景和背景之間的斷裂該怎麼從政治上做連結。
本片和《爵士春秋》一個可辨識 的共通點是現實和舞台劃分成兩個平行的空間,舞台成了現實的反應與評註,這在《酒店》很清楚,《爵士春秋》倒是玩的更加繁複。因為所有的歌舞表演都發生在酒館的舞台上,已經不像是傳統的融合歌舞片,酒店的超現實詭艷的空間充滿一股妖媚陰森之氣,大概是亂世前的末日狂歡,成果頗令人印像深刻,但情感和理性上都沒怎麼讓我投入,還需要再思考。
2018/5/15
《連尼》Lenny (1974)
導演:Bob Fosse
這部鮑伯佛西的非歌舞片和《爵士春秋》《酒店》還是有不少共通點,電影來回在不同人物的訪談和主人公人生不同時序的情節交錯,風格強烈的黑白攝影鏡頭穿梭在每個不同的臉孔之間,脫口秀舞台自成一個介於現實與後設的空間,回應著角色的遭遇與人生。
改編自喜劇演員Lenny Bruce的真人實事,達斯汀霍夫曼的演出大概可以列入他生涯前段班,而連尼這個人物在電影中似乎也一部份成了導演的代言人,同樣有種自由、淫穢、奔放甚至是自毀的傾向,而他對抗的正是整個社會的傳統保守禮教。這樣的二元結構也不斷在其他兩部片中看到。
一般常見的傳記電影大多著力於人物的潛意識與心理動機,以為其生命歷程劃出一個主題脈絡,但《連尼》看來並非如此,電影前段的流水帳和性格刻劃,到後段反而一轉成為藝術表達與言論自由的大聲疾呼,甚至連捍衛美國精神的口號都跑出來了,不禁懷疑人物是否已經消失在電影的理念當中?當然也可以說連尼陷入了自我建構的使命感,將人生的挫敗轉化成一場對抗言論管制的聖戰,他的義憤多少帶了點瘋狂與偏執,仍然是符合角色人性的。
2018/5/25
《生命的旋律》Sweet Charity (1969)
導演:Bob Fosse
補看Bob Fosse的功課暫時告一段落,相較於之後的幾部經典作,導演首部長片《生命的旋律》完全是傳統的融合歌舞片,歌舞和情節的無縫結合,也展現出導演編舞與舞台調度的功力,不少令人印像深刻的歌曲與場面,很多段落的剪接與定格的運用也頗具電影感。
改編自費里尼的《卡比莉亞之夜》,同時本身也是成功的百老匯劇目。Shirley MacLaine的演出非常搶眼,當然還是不及卡比莉亞本尊Giulietta Masina 的靈氣。但故事美國化之後其實可以看成和原作無關的作品,細看下來可發現是導演一貫的主題:關於保守和自由的政治對抗。Charity遇見了天命真子以為可以脫離舞女生涯,兩人在經歷了城市另類文化漫遊之後,結果對方打死沒法超越階級造成的道德潔癖:「我知道我是錯的,但就是我沒辦法和妳在一起。」
結尾用戴花的嬉皮青年取代費里尼的歌唱男女,文化移植不覺得成功。不過我不確定當年本片為何不受大眾的歡迎,雖然片子實在有點太長了點,至少是還滿熱鬧有趣。
(整理於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