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觀後記

2018年1-2月觀影短評


2018/1/7
《希望在世界的另一端》The Other Side of Hope (2017)
導演:Aki Kaurismäki

阿基的冷調幽默以及靠著人們的善意在冷酷的世界生存的命題再度拿來處理難民題材,這次劇情甚至有點像肯洛區。雙線情節看不太出來有什麼意義呼應或戲劇性的必要,但各別段落看來都很美好,一種作者電影美學的意志用以詮釋、安慰真實世界的意圖,尤其搖滾樂的簡樸運用直指導演對音樂與人性的信仰。

只是全片看完覺得兩線中段收合直到結尾就故事來說不太有說服力,現在回頭想想,大概是導演希望觀眾相信芬蘭可以是很美好的國家,但難民仍然不一定能在此獲得幸福,這世界永遠都不夠美好。


2018/1/7
《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2017)
導演:Yorgos Lanthimos

我看這位希臘導演的第二部片,讀了一下幾篇影評,典故和批判都說的很多很詳細,大家方向都差不多但每個人又不太一樣。我對音樂或神話典故不熟,並不完全同意也不算反對那些影評切入的點。

我只是很直覺地覺得這部片和《單身動物園》有共通之處,都是以極端的超現實情境在講文明與社會規則對人的制約與控制,所以電影前半段那看來極美好的一家四口其實冷漠工整地容不下一絲真實的人性,而少年提出的詛咒不過是以作者之手劃出了新規則,當這家人最後都相信了這個帶著神秘主義的新規則後,原本的家庭規則就因求生意志而扭曲成看似荒誕的種種行徑甚至儀式。這其中有無批判父權或人類文明理性的狂妄?我想多少都有,但這些主題太老套實在不想往那邊多加思考。

其實恐怖片常以角色面臨怪奇的力量帶來的威脅為題,他們必需找出規則與之對抗以求存活下來,其間有很多電影可以操弄觀眾預期的空間。但這部片顯然更在意的要觀眾去觀察角色是被什麼規則所控制,最後或許可以反思到自身是處在什麼樣的生活困局中。只是要想從電影看出有什麼道德指引或求生之道可能是想太多,人類就是文明豢養的動物,命運只能被不可知之力所控制。這裏的不可知之力就是作者,角色只是他的創作推想實驗品。


2018/1/24
《第三次殺人》三度目の殺人 / The Third Murder (2017)
導演:是枝裕和

《第三次殺人》是是枝裕和離開過去幾年的家庭劇路線,回到過去拍紀錄片以及社會觀察電影的題材。這次以法庭犯罪類型為框架,尋找兇手作案動機做為最大懸念並不算破格,但緩慢的節奏,大量人物表情凝重的特寫,把司法和制裁的哲思往死裏鑽,以厚重的情緒和表演鋪在頗為單薄的故事情節上,難免讓人覺得失手。偶爾會讓我想起大島渚的《絞死刑》只是不覺得成功。

但整體來說我還滿喜歡這部片的,導演想要傳達「第三件謀殺行動」的意志算是有說服我,片中不少曖昧的設計也令人玩味。一位不在乎事實真相的律師福山雅治碰上一位更不在乎真相的殺人嫌犯役所廣司,上演一場幾乎不確定是否存在的心理攻防。幾乎是反類型地在談真相並不是故事的目標。

兩人身為某種父親形象不明所以的疊合,以及兩位女兒一真一假的眼淚。橋爪功演福山雅治父親只出現了兩場戲,但感覺最後三方在法官休息室會談時,福山雅治看著評判官是否也像是在看著過去父親身影?太多導演閃礫遮掩的線索動機不斷讓我懷疑是否想多了,但兇案本身的邏輯似乎又顯得太昭然若揭。

最後關鍵戲拍的實在曖昧,我甚至不確定是否有看懂。役所廣司在後段突然改口否認罪行,福山雅治明知不可為卻還是「成全」了他的意願。在一切塵埃落定後,原本之前兩人深夜對戲的室內空間在最後轉到了陽光透進來的白天,役所廣司言詞閃礫地迴避了律師對他真實動機的揣測,但光影已經道盡了他內心的一片清明。這其實不像是在談死刑這件事,更多是在探索我們如何能理解與審判他人?最終審判的場所已成為了被操弄被審判的對象。

我還是覺得劇作一片混亂,但實在很想找機會重看一次。可惜這次放映拷貝畫質其實不太優,有點在低標遊走的感覺。

2018/1/28
《動畫人生》Life, Animated (2016)
導演:Roger Ross Williams

長大了,然後呢?

這部紀錄片一個是看男主角歐文的臉,他沉浸在迪士尼動畫中自得其樂手舞足蹈的模樣。然後是一種人生的隱喻,人透過某些文本來詮釋現實的世界,學習成長也面對必然的懷疑與空虛,然後老去。電影其實不太談自閉症,不太談社會現實,更像是透過自閉症和迪士尼電影來談人生。

主角一家看來經濟優渥,歐文後來搬出家獨立生活也住的比我好,最後出國演講,甚至還失戀。想到多年前看過的紀錄片Best Boy (1979),導演拍智能不足的男人五十多歲了還只能待在家靠老母親照顧的艱辛,又或是沈可尚的《築巢人》那種刻意揭開生活的殘酷,每部片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光景。倒也不是哪種角度比較好,《動畫人生》貴在簡單可口。

2018/2/15
《AlphaGo世紀決戰》AlphaGo (2017)
導演:Greg Kohs

這部90分鐘的紀錄片記錄了前年人工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和李世石震驚世界的那五局圍棋比賽,甚至是更早的時候歐洲冠軍棋手樊麾五局落敗而後又回頭和Deep Mind合作並在AlphaGo和李世石的比賽中擔任裁判的心路歷程,影片補捉了很多幕後反應,尤其是一般人不太會注意到的工程師團隊。

但最終這紀錄片並沒有完全反應出我當時看比賽轉播與網路討論所感受到的那股強烈且紛雜的情緒,或許是片長還是太精簡,或是透過紀錄片手法很難呈現圍棋比賽的內容以及當下各方議論所形成那無以名狀的氣氛。圍棋上千年的歷史代表了人類智力企圖掌握某種無窮可能的嘗試,AlphaGo帶來的震撼就像是把人類圍棋史走過一遍又領先好幾輪,或許可以想成人類窺見了超出想像範圍的未來可能性。當然這是我的理解,影片對這方面的探討並不多。

說到底這還是一部手法傳統的訪談紀錄片,複雜的面像只能點到為止,而且樊麾有時我覺得他的話也太多了點,差不多變成主角了。不過如果當時沒跟到這新聞想了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觀眾,這部片值得一看。

2018/2/21
《完美結局》Happy End (2017)
導演:Michael Haneke

有人說是漢內克精選集,有人說是漢內克電影宇宙,也有人說是漢內克玩SnapChat,以往各段深到見骨的驚駭在縮短篇幅下都變成浮光掠影,不再有類似的力道。或許重點在每個角色的線如何地串連成一個整體圖像,比如歐洲的衰老與世代墮落,比如難民的問題,比如家庭的失能與慾望交纏,最後死亡的意像和下一代的網路影像合而為一,人心已經失去感受的能力。或者可視為某種版本的末日景像。

最終還是沒抓住這部片想說什麼。

(本文整理於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