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 翻譯

為何Amazon前進坎城,而Netflix沒有?


最近MUBI的The Current Debate專欄談的是Amazon在坎城影展。為何Amazon前進坎城,而Netflix沒有? 詳細資訊可點入連結參考,個人心得大略整理於下。

今年坎城影展Amazon有五部片參展,包括一部開幕片(伍迪艾倫新作Café Society)三部競賽片和一部特別放映。對比於年初日舞影展和死對頭Netflix各買下六部片的版權相比,Netflix在坎城顯得特別沉寂。這其實突顯了兩家網路公司進軍電影業的不同策略。

還記得去年Netfilx的《無境之獸》企圖進軍奧斯卡,但他們堅持讓影片和院線發行同時登上串流平台,造成各大戲院通路杯葛結果是放映戲院非常的有限, 雖然還是取得入圍奧斯卡的資格,但最後的提名結果並不如人意,當然也達不到影片後續的行銷目標。同樣的Amazon去年也推出了史派克李的新作《芝拉 克》,同樣面對了戲院通路的封殺,當時Amazon選擇院線上映日後一個月上串流隨選,仍然少於傳統的90天窗戶期。

Netflix後來推出的《臥虎藏龍2》索性沒有進院線,但Amazon卻選擇修正他們的做法,決定放鬆窗戶期到傳統的90天,並且繼續和知名導演和獨立 電影作者合作。另一個更重要的差別是,Amazon簽下了這些影片不只是上串流,還保證了傳統戲院發行模式,相比於Netflix只專注在網路隨選的版權 上,對電影人來說這兩者有著商業上不同的意義。

回到年初的日舞影展,話題大作《國家的誕生》引發各大公司競標,據傳當時Netflix提出了兩千萬美金的價格,卻仍不敵福斯探照燈的一千七百萬,差別就在於是否保證戲院放映。

當Netflix購得一部影片的串流權利,代表了電影工作者可以另外出售戲院的版權,但對於大片商來說,只有戲院放映權利卻沒有後續串流和有線電影的收益 的影片大大降低了他們的興趣。更嚴重的是Netflix現在已經完成全球性的佈局,對海外的發行商而言他們更不願意購買沒有網路隨選版權的影片,這造成這 些影片在比如歐洲市場發行的困難。

另外影片進入Netflix平台就像進入了黑盒子,沒有傳統票房資訊也就更難累積業界資歷和評估作品的影響力。也許有一天產業會有新的規則,但在過渡期一 切充滿未知數。於是電影人不但失去了傳統通路的機會和收益,減少了奧斯卡季的機會,這些造成日後商業談判的困難(而且這也不是電影作者們擅長的)。

相反地Amazon目前則是尊重傳統電影發行的規則,他們雇請了資深獨立電影製作人Ted Hope擔任電影部門的頭頭,和各知名電影作者合作,把電影真的當做電影來製作發行,坎城影展主席Thierry Fremaux認為在Amazon負責電影業務的正是一群影迷(Movie Buffs)。

當然這策略的背後最重要的還是商業利益,Amazon目前並沒有Netflix那般的全球通路,傳統的發行宣傳策略,透過戲院、影展、影評的口碑效應,正可以帶給這些作品足夠的後續商業資本,並且有助於消除其他人對Amazon進入電影業的疑慮。

 不過在商言商,難保日後這家網路公司在取得足夠的資源後,又回頭給予戲院通路重擊。反過來也不好說Netflix是否會暫時被迫效法Amazon,這場電影發行產業的變革還是現在進行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