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 (2015)
(本文有透露劇情)
看伍迪艾倫(Woody Allen)這部新作的困難在於,裏面關於哲學的引用我實在不熟悉,就好像當初看《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 2011)裏面一票文學名人典故都沒法讓我有會心的共鳴。面對這麼一位喜歡掉書袋的導演,不讀書的觀眾只能面目可憎。
故事關於一位中年哲學系教授和學生之間的不倫戀情,兩人各自另有對像正是伍迪艾倫常處理的愛情與人生的辯證;女學生不滿於和男友安穩的關係,反而被充滿虛無與自毀傾向的教授所吸引,教授以女學生只是愛上了師生戀的幻像拒絕對方進一步的追求,但又接受同校已婚化學老師的勾引,只是愛情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生命的激情,因為他正陷入找不到生命意義的中年憂鬱,活了大半輩子只換來破滅的婚姻和對整個世界深深的無力感,甚至片中教授一度在衝動之下拿起左輪手槍玩起俄羅斯輪盤的自殺遊戲。
電影在中段急轉直下,教授發現他有能力殺害一位與他毫無關係卻作惡多端的法官,經過這件謀殺行動這世界將會變得更好,那怕只有一點點,而這將成為他存在最重大的意義。我一度不理解連死亡都不怕的教授何以就此認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而且是常理難以自圓其說的謀殺?這角色以哲學做為思考的準則或許提供了合理的動機(知識指向了真實還是迷障?),更有趣的是這必需是一件「完美」的謀殺,不著痕跡不引人懷疑,教授身為沒有合理動機的兇手正讓他站在最好的位置,在他小心的謀劃之下,這場謀殺將看來像是難解的自然機率,就像俄羅斯輪盤一般。
劇本在此把愛情與謀殺作了跨類型的混合與翻轉,教授跨過了「危險」的界線之後他找到了久違的生命熱情,也接受了女學生的追求,但女學生偏離了原本平淡的人生軌道之後,卻一步步地發現了謀殺的真相,這樣的危險真是她想要的嗎?相反地教授以自我的道德思考說服自已殺人,卻在無辜的人將被冤罪,自己的罪行可能被揭發之下,反過來屈服於生命的慾望而放棄了原本想要使世界更好的念頭。對愛情的幻想、對生命的自憐在伍迪艾倫的手中都成了虛無的嘲諷。
教授一廂情願地透過完美謀劃的犯罪所建構而成的偶然,也在另一連串偶然之下逐漸露出馬腳,所謂完美的結構與機運的捉弄又拉出了一層不同的命題對立,這自然令我想到《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 2005)中那顆擊中網子彈起的球,在舊作中警探天外飛來的靈感發現了犯罪的結構,卻隨即認為是偶然而輕巧放過,新作中則是因為種種偶然讓女學生發現了其中串接的線索,進而揭開了必然的真相。人透過思考與邏輯一步步地設計命運的走向,但真實的命運卻是受隨意的機運所擺弄,這是伍迪艾倫對意義與虛無的辯證。
整部片以伍迪艾倫式嘮嘮叨叨的節奏進行,大量的對白對於角色身為哲學系的教授和學生來說或許正是理所當然,兩位主角倒敘的旁白看來是導演寫劇本敘事的方便手法,卻在預期結局的悲劇之下,一度讓我困惑於角色最後的命運(因為我以為旁白是屬於活下來的人才有)。電影前後的情節丕變,風格卻依然維持一致,尤其不斷重覆輕鬆恢諧的爵士配樂,把原本被愛情捉弄的戲謔,變成導演對角色困惑與掙扎的冷笑,之前伍迪艾倫多部描寫犯罪與道德辯證的悲劇作品(包括我尚未看過的《愛與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 - 1989),看劇情似乎是同一主題的變奏),同樣的命題在本片和他擅長的愛情諷刺劇拼貼之下,對熟悉導演的影迷來說有了另一層樂趣。愛情與謀殺,在道德與意義上的追尋或許對伍迪艾倫來說本就是徒勞無功的。
不過這畢竟是個發生在電影中的故事,作者自然可以安排種種的機緣來化解那看來像是意外的命運,在充滿喜劇基調的悲劇中,觀眾終究還是能安心地走出戲院,繼續面對生命中將來的未知。
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