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的影評人A.O.Scott最近寫了一篇文章 "Film Snob? Is That So Wrong?",然後還一直在twitter轉發 各人的反應。
Film Snob?這是什麼?
意思大概是指那些自認高人一等的影迷,對岸的用語是裝B,不過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翻成中文比較好。這篇文章不是指責嘲笑那些不懂裝懂的影迷,而是身為被人嘲笑的影痴他要來為這個字眼平反。
這大概只是一篇影迷文化的泛論,他指出現在似乎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個film snob,因為身為一位影評人,畢生職志就是在研究電影美學的好壞標準,怎會說自己是裝X呢?但大眾的共識好像認對品味的爭論是個禁忌,它不只是傷害感情 還擾亂社會秩序,沒人想被稱為菁英。尤其在數位時代每個人都是評論者,一切都攤在陽光下,沒有品味高下之分,也就沒有人是snob。(理論上)
作者引用Susan Sontag的文章來指出迷影文化的衰退,也引述Pauline Kael曾在六零年代對那些自認有品味[實則不懂?]的影迷大加嘲諷,只是他認為這位影評先輩的嘲諷本身也是種幻想。無論如何,對大眾娛樂展示高人一等的 姿態已不再受人認可或政治正確,對審美的追求也越來越稀少。但電影就是那麼多,對其中鑑別標準的嚴肅討論總還是有其需求。
所以作者承認他就是個film snob,他推崇對藝術的景仰看輕大眾言論的愚蠢,他期待film snob可以如geek和nerd等字眼一樣地平反並進入主流的視野之中。(誰要加入?)
至於我自己,身為不懂裝懂的影迷,我相信對審美的追求是有價值的,也知道文中所謂政治不正確之處,就好像侯導一句背向觀眾就可以被鄉民酸死,影評人間對此 其實也有兩極化的分歧,隨時都可能有人把你劃到另外一邊,你必需自我感覺良好但又不能真的自我感覺良好但最後也只能自我感覺良好。
who cares?
這大概只是一篇影迷文化的泛論,他指出現在似乎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個film snob,因為身為一位影評人,畢生職志就是在研究電影美學的好壞標準,怎會說自己是裝X呢?但大眾的共識好像認對品味的爭論是個禁忌,它不只是傷害感情 還擾亂社會秩序,沒人想被稱為菁英。尤其在數位時代每個人都是評論者,一切都攤在陽光下,沒有品味高下之分,也就沒有人是snob。(理論上)
作者引用Susan Sontag的文章來指出迷影文化的衰退,也引述Pauline Kael曾在六零年代對那些自認有品味[實則不懂?]的影迷大加嘲諷,只是他認為這位影評先輩的嘲諷本身也是種幻想。無論如何,對大眾娛樂展示高人一等的 姿態已不再受人認可或政治正確,對審美的追求也越來越稀少。但電影就是那麼多,對其中鑑別標準的嚴肅討論總還是有其需求。
所以作者承認他就是個film snob,他推崇對藝術的景仰看輕大眾言論的愚蠢,他期待film snob可以如geek和nerd等字眼一樣地平反並進入主流的視野之中。(誰要加入?)
至於我自己,身為不懂裝懂的影迷,我相信對審美的追求是有價值的,也知道文中所謂政治不正確之處,就好像侯導一句背向觀眾就可以被鄉民酸死,影評人間對此 其實也有兩極化的分歧,隨時都可能有人把你劃到另外一邊,你必需自我感覺良好但又不能真的自我感覺良好但最後也只能自我感覺良好。
who cares?
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