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2010台北電影節小記

 

回頭去看去年寫的台北電影節小記,相比之下今年看的片更少,片單依然不怎麼吸引人是一個原因,前一陣子看了太多院線片,還有一些身體的狀況都影響了我觀影的意願。但不同的是,隨著看片以及讀別人的觀影心得,越來越覺得今年的影片其實有很多很值得看的,尤其是巴西經典作品似乎每部都很棒,可惜這次沒什麼心力。影展還在進行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儘量多看幾部,明顯感覺今年的觀眾不太多啊。

售票和放映狀況都和去年差不多,中山堂的放映畫質和音響效果感覺好像比去年好了一些,可惜看了幾部片音響會出現奇怪的雜音。至於每場的片頭短片雖然有比去年的捷運遇到熊來的進步,但桂綸美追蝴蝶也實在好不到哪去,感覺拍得粗糙又呆呆的,有種詭異的違和感。

今年看了六部片,推薦三部:

《隨身聽男孩》(1981 – 2009)又一部童年記趣類型的電影,故事很小很可愛,童年的氛圍描寫的很好,小男主角的消費慾望扣住了八零年代的時代氛圍,也反省了經濟階級和親子之間的矛盾,其中關於誠實與人性的刻劃滿動人。雖然比不上同類型的其他經典舊作,但這種充滿誠意的故事怎樣也看不膩。

《再見巴西》(Bye Bye Brasil – 1979)一個流浪綜藝團的故事,從窮鄉僻壤一路到繁華都市,看盡了被殖民壓榨的一面,也嚐遍了貪婪迷戀與墮落的滋味。四位男女主角的關係傳達出人性對自由與安定的矛盾,旅途的所見所聞也隱隱反思批判巴西的文明化進程,結尾相當的曖昧且糾心。非常棒的一部片,本片主題曲也非常動聽,可惜放映拷貝的畫面因為老舊都變色了。

《南方安逸》(Zona sur – 2009)以一個豪宅家庭成員間的生活瑣事反應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轉變和一個階級的崩解,片中華麗到不行的環繞長鏡頭雖有炫技之嫌,但也可理解其美感與用意。可惜看片時精神不濟,看得很辛苦,而且之前讀過686的精彩解讀,有點影響了自己切入的角度。總之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另外比較沒那麼推薦的三部:

《映画女優》(1987)對日本電影歷史和田中娟代生平不熟悉,不太能評論故事的內容。不過和之前看過其他市川崑作品不太一樣,情節比較瑣碎繁雜,因此顯出節奏上的呆板緩慢。故事也一直集中在主角的性格和情史軼事,關於電影、演員或是時代觀點都模模糊糊。不過後段溝口健二出場到結尾演出還是很精彩。

《美味家庭》(En familie – 2010)有著很好的開場,令人期待這齣家庭通俗劇如何發展(尤期導演前作是我非常喜歡的《肥皂》),但故事後來變成一場小折磨,劇情聚焦在女主角面對父親重病的搖擺轉折和痛苦掙扎,其他家庭成員或男友大都淪為工具式的角色,做為背景的麵包業無論在歷史傳承或美味上都沒有好好運用。結尾時情節或角色情感也沒有很好的釋放,反而顯得拖戲。

《海上傳奇》(2010)這部片的音樂和畫面真是美極,在大銀幕上看來不同凡響。這部片賈樟柯透過訪談和一堆鏡頭下的美景配上其他電影的片段,來談對上海各種不同時代的記憶,雖然應該是很不錯的歷史補充記錄,熟悉中國近代史的觀眾會看出比較多趣味,但難免覺得串連得有點鬆散,尤其訪談人物的選擇總讓人有拼湊之感,缺乏有意義的觀點,影片到最後也沒感覺累積了什麼情感力道。可能我沒看出弦外之音吧?

留言

  1. 木下惠介的"楢山節考"拍得很好,內容與今村昌平的版本表現上有所不同,但本片能夠以舞台劇轉場、風格化燈光及片廠搭景等技術,足見當時日本電影黃金時期電影內容與技術兼具的一面,在現今看來仍不退流行,也是我目前看影展中最喜歡的前幾名。有機會希望影展單位辦一下木下惠介回顧展吧。其他目前像"再見巴西"、"里約四十度"也是值得一看,最近有一種感覺片子越老越好,而近來的影展片能夠看到佳作則是越來越少了

    回覆刪除
  2. 很羨慕住在台北喜歡看電影的人,
    在台北有長春& 真善美,
    還有多元化的影展及電影節..
    看到這些片單, 真的讓人心不養都很難…

    希望有機會能買的到” 再見巴西” 的海外版…..

    TKS!!

    回覆刪除
  3. to peter:
    有時我會覺得電影的黃金時期早就過去了,但又時又會想每個時代的電影都各自有其不同的特色,就看是用什麼角度來欣賞。

    to Movie Fan:
    我也很羨慕啊,我都是週末趕車去台北看片的。不過追逐影展或院線也是滿累的,自己在家找片來看也是別有樂趣。

    回覆刪除
  4. 這年的台北電影節都沒看到.. 哀 當兵呀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