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2010金馬奇幻影展小記

先列一下這次的趕片行程:

4/01 (四) 10:00 《洛基恐怖秀》(試片)
4/10 (六) 10:50 《教父》15:50 《失嬰記》
4/11 (六) 13:30 《反撥》14:20 《蝕》
4/17 (六) 18:30 《兩個男人與衣櫃》《水中刀》

這次基本上是老片重看(洛基恐怖秀、教父)加上名導羅曼波蘭斯基早期作品,最後再湊一部新片(蝕)。其他很多B級恐怖片影史經典因為題材不合興趣,以及時段的問題所沒趕熱鬧了。不過這次觀眾非常捧場,感覺影展的氣氛滿熱烈。另外因為不劃位的關係,每場間隔時間拉得比較長,這樣看片子還滿愜意,而且一個人提早個十分鐘進場也滿容易就找到還不錯的位子,個人感覺這樣方式還滿好的。

《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 1975)第三次看這部片因為試映廳人數稀少有點冷清,沒有以前看時那種熱絡的氣氛,膠捲畫質還OK但比我印像中偏暗,聲音有點悶悶的。前半段我在研究字幕翻譯的問題,其實翻譯太搶戲,我自己是覺得有點過火(尤其最後竟然還高呼「死刑不能廢除」真是令人傻眼)。不過我看到中後段漸入佳境,整部片就是慾望解放的搖滾迷幻之旅,超B級超激超搞笑。我覺得就算沒機會看狂歡場,一般場次也值得一看。

《教父》(The Godfather – 1972)時隔十多年再重看這部片,感覺真是了不起的鉅作,開場戲就極為精彩。整部片帶點獨立風格的寫實基調和濃重的戲劇性緊密交織,劇本、場面調度和剪接堪為範本,眾傳奇巨星演出讓人目不轉睛,黑幫浪漫形像的塑造更是經典。就如同侯導在專題座談時所說的,這種老式經典總有種華麗的氣勢,這種充滿「氣」的電影是越來越少了。

《蝕》(The Eclipse – 2009)本片拼貼文藝片和恐怖片風格的概念老實說有點莫名其妙,看完後覺得像是被耍了。雖然文藝片的主軸拍得還滿細緻,演員也演得不錯,但故事份量太輕。恐怖片的部份就是老梗,因為放在節奏緩慢的文藝片中顯得特別嚇人,不過嚇完後我只想罵髒話。感覺一部沒什麼經過思考的失敗作品,但似乎在網上看到的評價都是好評。

《失嬰記》(Rosemary's Baby – 1968)波蘭斯基傳奇的經典恐怖片,果然是一部傑出的心理驚悚劇,產婦憂鬱症極致。原本牽新居歡喜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少婦(米雅法蘿),卻陷入某種恐怖宗教陰謀的恐懼中。婚姻裏的男女權力關係,世代和知識階級的巧妙壓迫控制,和女主角本身對母性的執迷,到最後全部著魔。

中間米雅法蘿因病痛所苦的情節看得我好有共鳴好難過,後段的救助無門又讓我想到之前看過法斯賓達的《瑪塔》。但這股沈重的壓力到結尾時我覺得變得有點怪異,真相大白有種止不住的荒謬感,看到演丈夫的卡薩維帝偷偷溜走實在讓人想笑,那位日本觀光客也是爆點。大概是什麼上帝已死撒旦降生的情節太讓我無感,總有種廉價恐怖片的味道。

《反撥》(Repulsion – 1965)又是一部波蘭斯基的女性心理驚悚片,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比失嬰記還嚇人,看來導演真的對這種受害者的心理折磨異常的執迷。公寓封閉的場景和女主角的幻覺拍得沈重駭人,凱薩琳丹尼佛呆滯且瘋狂的形像堪稱經典。不過如同片頭字幕所示,這部片導演雖然有放入一些人性社會批判,但他更執迷的或許是一種潛藏在人性中無以名狀的魔性。

《兩個男人與衣櫃》(Dwaj ludzie z szafa – 1958)波蘭斯基早期的短片,之前沒研究,有點意外這是部默片,有些片段直讓我想到去年才剛看過的賈克大地。不過喜劇中有穿插一些較黑色的元素算是導演的特色。

《水中刀》(Nóz w wodzie – 1962)跼限空間的場面調度,和三個角色之間營造的戲劇張力都非常值得一看,其中兩個不同世代男人的競爭對抗,到最後竟然有種對人性宿命的批判透視。波蘭斯基的處女作果真是經典,或許是這次看過導演的三部長片中我最喜歡的一部。男主角Leon Niemczyk看下來有點眼熟,後來才發現去年國民戲院看的《夜車》也是同一人主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