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週末開始的法斯賓達回顧影展將連續一個月放映德國導演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25部作品(而他12年的拍片生涯共拍了超過40部電影!),目前我已經買了20場,上次這麼瘋狂可能是2003年的小津安二郎影展吧。(2007年費里尼那次我也沒看這麼多。)
我之前並沒有接觸過法斯賓達的作品(雖然耳聞許久),這次和以往一樣,寫下觀影的初步印象和感想留作紀錄,並供大家參考。
7月18日
《外藉工人》 (Katzelmacher - 1969)
故事描寫幾個無所事事的男女之間性與欺騙、金錢與爭吵、謠言的流竄,當一位外國來的工人(法斯賓達飾演)進入他們的生活圈,逐漸激起了他們心中無端的歧視和惡意。
第一印像是這部片成本很低,鏡頭幾乎固定不動,構圖刻意地非常平面,幾個固定的演員和場景不斷重覆,劇情鬆散冷調,若是精神不濟的狀況下可能就睡過去了。在刻意極簡單調的手法下,呈現的是德國年青人生活的虛無空洞,以及角色之間慾望和權力的關係。段落和段落的碰撞之中,自有其化學作用,甚至有點幽默的趣味性。外藉工人的出現是一種對照和威脅,但這群人的反撲也只是無謂的發洩,就像他們的生活一樣蒸發在空氣中,什麼也沒改變。
這是法斯賓達的第二部長片。
《一年十三個月亮》(In a Year with 13 Moons - 1978)
描述一位變性人在男友離去後,因緣際會下開始回顧他的生命,包括她和男友的相識,她的前妻與女兒、讓她變性的初戀對像,以及童年在修道院的經歷。影片最後她替自已的生命下了結論。
據說是法斯賓達追念他自殺而亡的前愛人而編寫成的電影。主角艾維拉是位已屆中年的變性人,片頭一開始她身著男裝在公園尋找男性肉體的慰藉,卻在脫下褲子後被發現她的"女性內在"而被痛打了一頓,蒼遑逃回家後又發現離家許久的愛人回家收拾行李,因她姿色不再而打算永遠離開她。開頭一場戲道盡了艾維拉身處兩種性別的矛盾悲劇,以及她對愛情的執念與受盡折磨。
一幕艾維拉帶友人到曾工作過的屠宰工場自訴她和男友往事的戲,鮮血淋漓的現場牛隻屠宰畫面,配上艾維拉的平穩的口白之下顯得非常駭人,似是隱喻她在感情世界的慘烈,又或是身處這殘酷世界的冰冷絕望。之後許多段落也有類似的設計,在劇情和角色對白之外,用場景和畫面帶出更多關於性別、社會、政治的隱喻。比如艾維拉潛入辦公大樓尋找經過多年已經成為知名政治人物的初戀對象,那蒼白的空間,和一道又一道的門,營造出一場超現實幻境,她 像是挖入回憶深處面對當初讓她瘋狂迷戀決定變性的男人 ,又像是 從階級底層尋入社會權力的中心。等到他們終於見了面,二十年不見的兩人竟然已經認不出對方來了。
這部片藏了很多東西值得一再重覆的挖掘,大概已經超過了我的能力了。不過演員表演的力道和導演關注的情感相當驚人,從艾維拉童年的心理缺憾、她為愛情的所做出的改變與犧牲,一路拉到她身處的社會與時代的暗喻,最後當她消逝時, 似是法斯賓達對一個時代的控訴與一個靈魂的挽懷,非常個人化的一部作品,風格和其他通俗劇傾向的作品大異其趣。
這是法斯賓斯達的第三十二部長片。
《蘿拉》(Lola - 1981)
這是法斯賓達的BRD三部曲的第二部,所謂BRD是西德的簡稱,這系列影片描寫戰後德國以女性為主的一連串故事,影展手冊上稱為"德國女性三部曲",我不知道這是否為通用的中文名稱。其實與其說是三部曲,據說法斯賓達原本打算將BRD系列一直拍下去,題材從戰後甚至一直拍到現代,不過他的早逝讓這系列成了絕響。
本片和《藍天使》有著一樣的故事原型:年長且有地位的男人愛上風塵女而不可自拔,但有著完全不同方向的演譯。與其說是描寫歌舞女郎蘿拉的故事,不如說是描寫圍繞在蘿拉周圍不同男人之間的政治角力和道德辯証。包養蘿拉的房地產富商和市長私下勾結,和建設局的正直的官員原本有著對立的關係,但新任的建設局長布姆先生到任之後旋即掀起了一陣旋風,他正派但不乏現實手腕的態度巧妙地平衡了兩派的關係,而他私下平實親切的魅力也讓他辦公室的秘書或家中的管家大為傾倒。蘿拉耳聞布姆先生的事蹟,不禁好奇她此等風塵女是否配得上高高在上的布姆先生?於是她假扮成淑女和布姆先生"巧遇",不久即發展成熱戀關係。蘿拉像是打破此等道德平衡的關鍵,當她不告而別後,傷心的布姆先生被帶到柏林物慾橫流的夜總會,意外地發現蘿拉的真實身份以及她和富商之間的關係,見識了政治抬面下的真相。這讓他決定要對抗富商主導的建設案。
充滿戲劇性的 愛情 通俗劇和政治寓言的結合,這原本在好萊塢會是宣揚愛情與道德良心的好題目,在法斯賓達的處理下變成對人性與政治現實的寫實刻劃與尖酸批判,呈現了導演眼中性與政治的關係、戰後德國社會的腐敗墮落、及理想和現實之間曖昧的妥協。每個看似樣板的角色都有其複雜的人性,比如蘿拉對自身身份的矛盾以及在聲色世界求生存的現實算計,布姆先生在政治世界的正派及有原則的世故卻在對愛情的天真信仰下一敗塗地,甚至連看似反派的富商反而在堅守自我的現實價值觀之下照顧了大家的願望。
充滿戲劇性的場景和燈光設計,在調度和演員表現上都相當精彩,男主角正是後來因《鋼琴師》一片得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而在好萊塢走老運的Armin Mueller-Stahl。
這是法斯賓達的第三十九部長片。
《愛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en Death - 1969)
和《外藉工人》一樣是法斯賓達最早期那種低成本冷調的風格,只是這次在玩黑色警匪類型,也許可以說是法斯賓達黑色電影三部曲的第一部?
法蘭玆在"組織"面試(這段廉價地讓人想笑)時認識了布魯諾,法蘭玆拒絕加入組識而離開,不久後布魯諾前往尋找法蘭玆而來到法蘭玆和女友喬安娜住的公寓。他的到來讓三人建立了微妙的新關係,也引起了一件槍殺案件和銀行搶案。簡單的情節實則暗潮洶湧,布魯諾看似要幫助法蘭玆,實則像是在利用法蘭玆為組織犯案;兩男一女的關係有點《夏日之戀》的味道,但電影暗示法蘭玆和布魯諾之間的曖昧情感最後演變成布魯諾和喬安娜之間相互的殺意。電影以一種冰冷疏離的步調進行著,人物的造型和場景燈光、情節皆有不少對黑色電影的模仿。法蘭玆一角由導演法斯賓達飾演。
這是法斯賓達的第一部長片。
很詳細的紀錄,尤其是【一年的十三個月亮】;另外片頭也解釋為何要取做一年十三個月亮,並說明一年出現13次新月的年份每隔七年左右有一次。每次出現時好像會有一些事件,雖然我也不是很理解這和片中人物發展有何關聯,或許只是一種悲劇背景的鋪陳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