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充滿劇情透露)
關於導演黑澤清,之前我只看過他多年前的《人間合格》(1998),所以沒辦法談太多導演風格的印記。《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 - 2008)給我的感覺是一部敘事工整、冷調,批判日本社會的家庭劇,故事從一家之主突然失業為始,描寫一個中產家庭崩解的危機,無論是父母還是兩個兒子,劇本很有策略地透過每個角色來表達導演所想傳達的訊息。
比如父親,他失業後為維持一家之主的威嚴,仍然每天西裝畢挺地照常出門。他出入大排長龍的職業介紹所,和一堆同病相憐的失業上班族領取路邊救濟流浪漢的免費食物,再加上他混在每天上下班的人潮之中,鏡頭下的這位父親上班下班像是走在軌道上似的,無論是工作還是失業,他都是社會群體的一份子,他的問題也反映出社會集體的問題。這裏雖說是描寫日本社會的寫實,但難免讓人有種超現實的感覺,尤其他後來勉為其難地當了清潔工,卻發現他的老前輩也和他一樣每天西裝畢挺地下班!
當然家中的妻兒時間久了也都心知肚明,只是礙於父親的尊嚴而不願說破。一場餐桌的戲,所有人都要等著要吃飯,但父親卻在找啤酒遲遲不開動,其他人不敢吭聲也不敢開動,對一家之主威嚴的執迷在此展露無疑。吃飯這充滿家庭象徵的場景在這部片出現了非常多次,一次主角到他同樣失業的朋友家做客,那餐桌上低迷的氣氛就像是他自己家的翻版(尤其這位朋友後來發生的悲劇更像是恐怖的預言),這不但把一個家庭的問題擴大成許多日本家庭的處境,也讓他回家後和家人之間的張力更顯曖昧。
家中的母親被困在維持美滿家庭假象的困境之中,想著要逃離。大兒子老早就看不慣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國家的無能,於是自願加入美軍(很淺白的對日本國際地位的批判)。小兒子同樣在學校喪失了和同學、老師溝通的欲望(也是因為師長的冷漠、虛偽及懦弱),回到家中父親也是同樣的嘴臉,於是他背著父母偷偷地去學他嚮往已久的鋼琴。世代之間溝通不良,傳統父親威嚴的喪失,到整個國家民族尊嚴的的危機,下一代必需自尋出路,這些都具體而微地呈現在這個家庭之中。
劇情後段來個大轉彎,在一家人終於大吵一架之後,電影突然成了超現實的黑色犯罪故事,可能是黑澤清過去驚悚黑色類型的影響。父親工作時撿到一不明巨款,他起了私心想佔為已有,變得疑神疑鬼;母親在家中突然遭到搶匪侵入,兩人還一起偷車亡命天涯;小兒子不想回家而流連街頭,因故被警察關到拘留所過了一夜;連遠走他鄉的大兒子,都出現在母親的夢中,痛訴著他在戰場上的恐怖遭遇。雖然這些段落有時讓我覺得有點過火,但回頭想想,這正像是一場惡夢,一個中產家庭隨時有可能從安穩的階級墮落到黑暗之中。
當然這充滿了作者意識的電影,最後導演讓他們從惡夢中醒來,生活又神奇地回到了正軌(這裏又一場吃飯的戲,這次他們終於好好地吃了頓飯)。結尾收在一場極美妙的鋼琴演奏之中,那是小兒子在他的音樂學校入學考中彈奏一曲德布西的《月光》。這段戲讓我感動的地方,除了音樂本身的動人之外,那平靜的長時間鏡頭專注在彈琴的身影,以一種安靜的方式和觀眾分享了這對父母初識兒子才華的驚喜,同時透過現場聽眾的細微調度,讓這首曲子成為了一場集體的救贖(對照到影片前段的集體失落),揭開父權所建構搖搖欲墬的假像,原來真實的自我仍然可能有著無比動人的美好。
這不知是導演黑澤清的溫暖善意,還是一種對希望的信仰?
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