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金穗獎個人推薦片單(2)-紀錄片

接下來是紀錄片類,我的首選是《綠的海平線》。這部片我選它在於其技術上的完整而成熟,和強大的情感張力。紀錄片雖然不似劇情片那樣講求鋪陳營造,但事實上我覺得紀錄片還是在說故事,要呈現什麼素材,怎樣剪接和配樂都對影片的效果有著相當的影響,怎麼說和說什麼都是一樣的重要。《綠的海平線》描述二戰時一群台灣少年渡海到日本飛機工廠從事勞動的故事,以及往後他們飄零的大半生。裏面談了人的情感,談了歷史的造化弄人,光內容本身就非常的動人。而影片製作上在訪談之餘放入了大量的照片,字卡,旁白,配樂,每一項都仔細設計,優美而感人。而全片以閩南語為主要語言,還配上很多日文唸白,而訪談對象還有說客家話、日語、北京話等等,不免讓人有意識型態上的聯想,但其實整部片都以這群少年的情感與經歷為出發,在語言上的運用我覺得是適切的,如果用北京話的話反而會把距離給拉開了。唯一讓我覺得有點奇怪的是,從影片開頭看下來其實並不預期後來會帶到戰後每個人不同的歷程,原以為在戰爭結束時故事就該告一段落了,在影片結構上可能有點不清不楚。但後面多出來的一段其實可能才是拍片者真的想說的重點:如何地把現在和過去連結,如何為現在的觀眾打開更大的視野。

次選我會選《雲的那端》和《草木戰役》兩部。《雲的那端》這部片的原罪之一就是把原本102分的片長硬剪到60分鐘,我不確定少了些什麼,但就60分鐘的版本就是讓人感覺不足,但光就這60分鐘來看,也是相當有份量的一部片。影片以導演自身的異國婚姻為題,把鏡頭對準年幼的女兒,看她被拉扯在相隔半個地球的雙親之間,看她如何在電腦螢幕上尋求父親的形像,相當令人有感觸和省思。而影片後來更深刻地觸及了拍片者本身對未來的恐懼,透過攝影鏡頭面對自已最親近的人,試圖去思考這樣的家庭關係會往哪裏去。這部片觸及了很多面向,也忠實地傳達了作者的困惑不安,但看下來最讓我不忍的是,到底鏡頭是否真有這麼大的力量,必需要用它來逼視自我的困境,用它來阻隔在人與人之間?而電影是否真能去解釋她女兒所面對的一切,還是只是反映了作者本身的思索?就這版本來說,我並不覺得呈現夠完整的省思,比較只是情緒的紀錄。但這樣的影片,我也不知該如何期待。

《草木戰役》則是在題材上有相當的野心,其實這部片在技術的完整度上不輸《綠的海平線》,旁白、音樂....尤其在攝影上。重點是這部片的"魂"在於透過一個新鮮的觀點和充滿詩意的語氣來談台灣的生態、歷史、文化、政治,當然表面上是著眼在台灣植物生態的演變,透過一個一個小段落講了很多植物的故事,可是背後的隱喻觀照可說昭然若揭。但我總覺得整部片談得有點瑣碎紛亂,結論又白得有點失去了味道和視野。

至於其他的紀錄片,在技術上或是感情深度上我認為都沒有太多特色,但就題材上還是都有可看之處。

(待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