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看《衝浪季節》後之雜感

《衝浪季節》(Surf's Up - 2007)?我怎麼會去看這種電影?...開玩笑的,當然是有人推薦我才看的啊!

老實說想看的片子很多,即使是想看通俗喜劇片,也很難輪到這部片。不過前兩天看到伊卡魯斯寫的觀後感,就覺得似乎可以給它一個機會。並不是期待會拍得多麼好看,只是覺得要殺時間也要殺得愉快一點。

結果呢?還不錯。

故事本身很老套,我還想到之前看的《王牌飆風》,這兩部片劇情不太一樣,但有一些類似的元素和寓意:追求父親身影的主角,從專注在競爭而後轉變成享受運動及友情。只是《衝浪季節》沒有任何關於文化的批判嘲諷,甚至沒有過多的搞笑,大致上就是一個以角色為中心,單純可愛的勵志故事。編導對劇情的sense和我還算合拍,中規中矩,不會白爛到讓我看得很不耐。(查了一下,發現兩位導演中的Ash Brannon,也是我很喜歡的《玩具總動員2》的導演之一)

好看的地方在於片中的電腦動畫呈現的海洋、波浪,以及還頗驚人的偽記錄片鏡頭。這整部片的敘事都是用虛擬的跟拍鏡頭,配上一堆標準記錄片式的訪談畫面穿插,畫面也配合手持攝影的風格做出失焦、粗糙的質感。關於仿記錄片的敘事,其實我覺得會有明顯地邏輯上的問題,但影片擺明了不管其中的合理性,大量地用訪談片段充做畫外音,跟拍角色到每一個可能或不可能的角落。所以仿記錄片的手法已經變成了一種美學手段,它帶來了一些寫實的感覺,但又不真的要觀眾有真實的錯覺(這種風格的卡通動畫也不可能以假亂真)。

更有趣的是,要如何在電腦動畫之中營造出手持攝影的感覺?看DVD的幕後花絮才知道,原來是真的用真人攝影師實際扛著攝影機來拍攝!電腦動畫人員事先做出片中的3D場景和人物動作出來,接著用儀器去即時偵測攝影機鏡頭的角度和移動,於是攝影師操作攝影機,電腦就可即使顯示出虛擬動畫場景裏所拍出來的畫面,就像真的進入片中的世界拍攝一樣,想像是拿攝影機來玩第一人稱3D遊戲那樣,或許會比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做出完全和真人拍攝一樣的鏡頭移動,而且同一場戲可以很簡單地拍好幾個take,讓3D動畫電影的拍攝更接近拍攝真人電影的方式,進而創造出更真實的電影感。

我想到之前寫《貝武夫》時,抱怨好萊塢不斷地想用電腦動畫來模擬真人,現在連拍電影的過程也都可以來虛擬一番,說不定未來拍電影就不用真的用演員,也不用去找什麼場景了,一切都用電腦畫出來,導演和攝影師依然可以在鏡頭上享有某種程度的創作自由度,或許之後還會更厲害,可以即時用電腦去調整虛擬演員表情、走位、台詞,或是找真人演員和電腦連線一番。搞不好《貝武夫》就是這樣做的?

這樣是會讓電影更真實,還是更虛假呢?

留言

  1. 還好沒讓alfredo兄失望
    整部片說傑出倒不至於,但看的還滿舒服的啦

    回覆刪除
  2. 那接下來我來看《太陽浩劫》好了....

    回覆刪除
  3. 太陽浩劫我就不敢說了
    評價普遍都很兩極
    被我推薦去租回來看的朋友都罵我Orz
    (不過這種評價不一的片子也正好可以刺激出一些不同的想法)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