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

《黑眼圈》可能即將下檔,及所引發的感想

今天(星期六)在新竹影博館參加了蔡明亮導演的座談,當然蔡導依然耳提面命地努力催票。《黑眼圈》本周是上映第二個星期,本來很多戲院周五就要下片了,但也在導演的努力說服之下多延了幾天,但我想應該撐不過這個星期。就在開始寫這篇之前上了威秀影城的網站,發現新竹風城從四月一日星期日~星期二每天只放一場,之後就沒有了,也就是說,新竹只剩最後三場。而台北信義威秀呢?比較好,一天兩場,也就是說還有六場。另外類似地,台中還有三場,高雄還有六場,星期三之後就不知道了。從官方部落格得知,四月之後還有台南國賓影城放到四月五日,一天三場。之後呢?

開眼電影網的資料得知,黑眼圈在台北首週末兩廳上映三天票房約三十五萬新台幣,這數字也不能說很好,不知道撐到週二下片有沒有辦法衝破一百萬?我想是非常困難,映期應該再更長一點才是,不知道後續有沒有辦法排進長春或光點?

我想說的是,《黑眼圈》不應該是用這種方式來上映的,它不是那種可以衝首週票房的電影,應該說所有這種小眾的、藝術的電影本來就不該一週或兩週定生死。但現實就是這樣,市場就是這麼的小,放映管道就是這麼地受限,就算導演親自把票送到觀眾面前,他們也買了,卻可能來不及去戲院看就下檔了。這樣聽來很不對,但我不知道理想的情況該是如何?是如導演所說的,要有更多以理想為目標的戲院經營者願意去經營這些小眾電影?但撐得起來嗎?若今天《黑眼圈》可以找到場地長期放映一個月,那其他電影呢?要有什麼樣的機制讓小眾的電影去競爭這些有限的資源呢?

老實說我稱不上蔡導的粉絲,我也不想多談《黑眼圈》到底好不好看,但是我很慶辛我是在新竹風城威秀影城的大銀幕看到這部電影,放映廳的效果我認為可能會比台北信義威秀的小廳,或樂聲的小廳,或根本沒上映本片但常放藝術片的真善美和長春來得好。看《黑眼圈》,提醒了我看電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對我而言,電影就該是屬於大銀幕的。在一間播映品質良好的戲院,在廣大而黑暗的空間裏,專注望著投影在布幕上的光影,聆聽著包圍住你的聲音,讓你的心智和感知隨著影像而起伏,讓它抓住你陷入一場無邊的幻境裏。我不知道一間數百萬的家庭劇院可不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光DVD可能不行,或許HD影像可以滿足挑剔觀眾的眼睛,也許不行,但現在一張兩百多元的票就可以感受到的,為什麼不去看?

尤其是《黑眼圈》,這是部你沒法等DVD出來租來看的電影,"品質可期"的台版DVD加上一般20~30吋的電視機出來的效果,這部片大概就毀了一半。那光影,那色彩,影院空間給你的專注,新拷貝膠捲畫質呈現的細節,觀賞這部片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難忘的經驗。而這不是隨便一部片或隨便一家戲院都可以感受的到的,有時候影片本身攝影不講究,有時候拷貝沖印就品質不佳或是受損老化,更多時候是戲院放映的問題。我不是說這次觀影是多麼了不得的完美體驗,而是在觀影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拍片者在處理電影這個素材的誠意,透過合格的放映戲院將電影的力量展現了出來。

這或許不構成每個人都該去看這部片的理由,更何況每週都會有新的電影上映,或許追求觀影體驗的影迷們會去國賓,會去樂聲大廳,會去日新,會去美麗華大直影城,會去看IMAX...,我只是想到去年跑去樂聲看《超人再起》的數位放映,結果其故事和電影的影像根本無法激起我的感動,我也想到當年被迫要在光點超小廳的第一排辛苦地看著《一一》在台灣少數幾場的戲院放映,還有多年來在真善美和長春觀賞電影的經驗,以及追逐影展場次只為能在大畫面看到難得一見的影片。然後像《黑眼圈》這樣的電影這樣無聲無息地下檔,總讓我有點感傷。

累了,開始有點不知所云,真是尷尬。隨便寫寫,就先到這為止。


留言

  1. 我覺得主要是絕大多數的人不想看吧!
    國片本身就不太有想讓人掏錢的慾望,
    然後又是蔡導的電影,蔡導的電影並不是不好,而是非通俗性的情節比較不為一般人接納,騙進場一次後就大概一輩子敬而遠之了.
    像這種片放在金馬觀摩或台北電影節才有可能大賣吧!!

    回覆刪除
  2. 在台北的情況很不利,樂聲戲院已經確定在上週五下片了(雖然後來汯呄霖說有可能會再恢復上映,但一切不確定);華納的情況也是如此,場次越來越少;非常同意你所說的: 小眾的、藝術的電影本來就不該一週或兩週定生死...一開始我也相當訝異公司居然選擇了樂聲跟華納這兩家平日大多放商業片的戲院作映演;戲院在商言商,但卻苦了還來不及去看電影的觀眾,以及可能會因為好評價所帶來的觀眾...剛上了開眼查首週台北票房是49萬,對於蔡明亮而言,這樣的數字是太少了;兩百塊就能享受良好的觀影經驗,電影就是要看大銀幕,我完全贊同,自己的切身之痛應該是《河流》,因為在家看DVD(該死的爛台版)完全無法了解小康跟父親到底在一片黑暗裡幹了什麼事...看黑眼圈落寞地下片,也覺得很感傷
    我也是尷尬地寫寫
    總之也不能改變什麼
    PS.用《》應該不會刪掉片名吧

    回覆刪除
  3. 也不是要大賣
    只是想能有更久的映期,能讓更多人看到。
    而且這部片在金馬影展好像也沒有大賣
    本來那時候就要去看的,但導演把片子抽掉了...
    如果欣賞蔡明亮作品的觀眾真的就這麼少,那也沒辦法。

    回覆刪除
  4. 我覺得想看的人,就要積極去看吧!
    即使是很忙或忘了,都要多點精神在第一時間去關注!
    因為想看人口已經很少了,一場不到10人真的很難熬.
    有這個機會上華納或樂聲,我想也是各各環結都有熱心人士安排吧,增加曝光率與人氣.
    如果還不能在第1時間去捧場,心很快就冷了..

    回覆刪除
  5. 結果今晚信義威秀那「號稱最後一場」近乎滿座,不少是下了課穿著制服就跑來的高中女孩。據朋友下午電話詢問的結果,似乎是又多了一天。
    而你說得沒錯,片中大量夜戲與大遠景完全不是家庭劇院能表現的。它並不比蔡明亮之前任一部電影差,但映期就是短得讓人嘆息。

    回覆刪除
  6. 要拍小眾電影的人
    請你們不要再申請輔導金了
    浪費人民稅金

    回覆刪除
  7. 什麼是「拍小眾電影」的標籤?
    請貼出「拍小眾電影」的標籤的 kuma 不要再留言了,
    浪費人民的心思來反駁您醬糊般的文渣。

    回覆刪除
  8. 周星星你不要亂嗆好不好.
    我就不喜歡你瞧不起覺得烈火悍將難看的觀眾.
    因為那部片真的不怎樣,又做作.
    好啦 我承認他攝影很有feel啦,是有一些優點~
    但他的故事真的不怎麼樣.
    蔡明亮加油~

    回覆刪除
  9. 真尷尬
    「小眾電影」我也有說。
    《烈火悍將》我以前也提過(不過是十多年前的印像)
    to breeze:
    首周末三天應該還是35萬。(六日兩天19萬)
    如果數字沒錯的話,第一天的票房還是最高的。
    49萬應該是累積票房,昨天已經到69萬了。
    to 楊公:
    接下來是清明節檔期,要撐下去應該滿難。
    我倒是滿好奇蔡導演這些年動員出來的觀眾到底對台灣的電影市場有怎樣的影響?
    還是沒有?
    to kuma:
    關於輔導金是個大哉問(該怎麼發,誰有資格拿,對電影業是否有幫助)
    不過《黑眼圈》到底是哪邊讓你覺得浪費了?因為觀眾少嗎?
    願聞其詳。
    to 打老虎:
    扯到《烈火悍將》真是離題了,請就此打住吧!
    如果想談,也許改天我開一篇讓大家"聊"個夠。
    另外大家都是喜歡電影的同好,沒必要"找老虎來打"

    回覆刪除
  10. 「今晚打老虎」女士、先生,
    本人隨便您忍我多久。請您找出我「瞧不起」那些覺得《烈火悍將》難看的人的文字,本人隨時候教。
    但本人在此要提出的是:何以是我周星星在亂嗆?您如果要直接攻擊我本人,請移駕至本人的部落格。否則,稍微有點腦袋的人,看看這些留言的先後次序,絕對是 kuma 在亂嗆。
    如果是 kuma 本人改名字為「今晚打老虎」,那就更加令人不齒。所以,最好不要是這種狀況,最好是「今晚打老虎」您就是另外一個人,然後可以離題到《烈火悍將》!

    回覆刪除
  11. 我又不是kuma~
    自己文章常酸人就算了~
    酸的有理ok阿~
    你敢說你沒瞧不起,呵呵,識字的都看的出來~
    我沒攻擊你~
    是你想太多了~
    再說一遍~
    我不是kuma~
    只是看不順眼你想學周星馳卻失敗的文字風格~

    回覆刪除
  12. "如果是 kuma 本人改名字為「今晚打老虎」,那就更加令人不齒。所以,最好不要是這種狀況,最好是「今晚打老虎」您就是另外一個人."
    您真專業,以前是記者嗎?
    好會下標題跟結論唷~
    吼~
    老總一定很重用你吧~

    回覆刪除
  13. to 打老虎(鬼王達)、周星星
    我把今天下午的三篇留言標為垃圾留言
    和本文無關的話題請不要再繼續了

    回覆刪除
  14. 類型與題材本身應該沒有大眾或小眾的問題
    然而老是拍雞姦亂倫同志等內容 外國人剛開始因好奇而給些獎
    久了國人也煩了 自然就少觀眾了
    崇拜他的學生們將來投入台彎電影產業時不會也一直幹同樣的事吧

    回覆刪除
  15. to kuma:
    你這麼說,實在不容易再談下去。
    所謂"雞姦亂倫同志",外國電影裏其實不乏這樣的內容。
    也不可能"因為好奇而給些獎"
    這樣你有點太小看電影藝術了。
    而且嚴格說來,蔡明亮電影裏明顯牽扯到"亂倫"的也只有那一兩部,"雞姦"的情節我完全不記得有。
    至於"同志"情節,這也不光是蔡明亮在拍吧!
    你對這些內容的反感,不也正說明了現實上"題材"本身就有大小眾之別嗎?
    其實我覺得蔡明亮的觀眾本來就佔少數,《天邊一朵雲》的觀眾大概超過一半或更多都是來看熱鬧的。
    蔡明亮的電影就是這麼一直在挖掘類似的題目和風格,
    這和影史上許多的電影作者都一樣。
    重點在於其作品呈現的情感深度和美學成就,而不是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和觀眾人數。
    我想蔡導關注的不是他要賺多少錢,或是金馬獎要提名多少項,
    而是台灣觀眾是否能以更開放的態度來面對他的作品,電影市場是否能容下更多的可能性,
    而不是被好萊塢主導了大眾對電影藝術的想像。
    這甚至不只是關於蔡導的電影,而是面對所有形式的藝術時的態度問題。
    至於"崇拜他的學生們將來投入台灣電影產業時"會不會也一直幹同樣的事。
    我想只有真正能掌握自己的電影風格的導演才能做出一番成就
    像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等等
    如果只是模仿跟隨是玩不出什麼來的。
    另外就算有一些人去學習蔡明亮的風格又如何?
    台灣不是還有很多其他電影嗎?
    比如《詭絲》、《盛夏光年》、《奇蹟的夏天》....
    今年也有一堆國產片要等著上映呢!
    何不也去好好地去檢驗這些電影?
    實在不需去擔心蔡明亮一個人。

    回覆刪除
  16. "實在不需去擔心蔡明亮一個人"
    版主這句話說的真是太好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