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金馬影展竟然會撞到颱風,輕微感冒的我,在天人交戰之下還是決定冒雨把金馬給看完,不過還是碰到了一點小悲劇...
12/03
出發時有點遲到,不巧高速公路又塞車,到台北時立刻決定搭計程車趕去華納威秀,多花了兩百多塊還是慢了十分鐘入場,幸好金馬影展放映也不總是那麼準時。
第一部是貝拉塔爾2000年的作品《鯨魚馬戲團》,一改上星期看到的早期類紀錄片風格,全片都是時間極長的長鏡頭,運鏡走位設計都十分舒緩而精準,對白簡約卻充滿詩意,黑白攝影,音樂也相當動聽。感覺不像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影片。故事發生在古早一貧窮嚴寒的小鎮,鎮上人心浮動,充滿了各式的謠言耳語,此時載著巨大鯨魚的馬戲團來到鎮上的廣場,主角出自對造物者的崇敬,於是對鯨魚感到十分好奇,卻逐漸感受到聚集在廣場上的人民之間的詭異氛圍....極為超現實的故事,講得大概是對於社會崩解和政府壓迫的恐懼與批判,深遠而神秘的鏡頭讓整部片有著迷離不安的氣氛,許多場面處理得非常有力量。大概是我這次看到的影片中水準最高的一部。
然後我發現第二件悲劇:我場次弄錯時間了,第一部影片和原本計劃的第二部《摩托車日記》卡到,票是劃到了可是沒法看,只好把票留作紀念。(幸好這部片明年會上院線)
等到下午三點才看到第二部片《花與愛麗絲》,這部片是岩井俊二又一部唯美至極的作品,故事是兩位高中女生有如少女漫畫一般的生活遭遇,不過隨著劇情發展也帶出了某些寫實深刻的情感。導演描寫高中生的情緒真的是非常有一套,許多片段真是滿令人動容的。只是劇情有點鬆散,兩位主角的份量也有點失衡,感覺導演對青春少女的迷戀真是有點走火入魔了。攝影極美,夢幻無比,不知道岩井俊二在攝影師筱田昇去世之後,在影像風格會有怎樣的轉變?
晚上看的是以前金馬影展就放過的舊片《曙光乍洩》,內容是描寫發生在波蘭與德國邊境一群人的遭遇,有偷渡客想偷渡到德國,有走私香煙的走私客,有貧窮的計程車司機,有海關翻譯,有德國工程師遇見在波蘭的舊情人,有開店即將倒閉的老闆和應徵臨時工的女人。多線的故事巧妙地交錯,看來順暢無比。主題則是十分的悲悽,困頓的大環境下人性的墮落,相信他人的人終將失望,堅守理想的人終將破滅,人與人無法控制地傷害對方....我想經濟力造成的階級落差是整部片要批判的重心;看完深深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其實還是滿幸福的。
12/04
颱風過境的當頭,剩下最後三部還是努力地看完了。
第一部是侯麥的《花都無間》,感覺侯麥真得是老了,無論什麼題材拍來都是一個樣。這部片講得是二次大戰前歐洲詭譎的政治氣氛,一位俄國流亡到法國的白軍幹部穿梭在各政治勢力之間,在侯麥拍來還是變成戀人之間淘淘不絕的對話,國際勢力的角力,比不上愛情的角力來得重要。大部份都是室內劇,男女主角夫妻兩人的鬥嘴猜忌,和人際關係的巧詐,所有的歷史事件和重要轉折都用新聞資料影片或是陳述的方式帶過。有人覺得沈悶無趣,但要是侯麥真的拍成懸疑刺激的諜報片,那就不像侯麥了。
第二部是另一位大師亞倫雷奈的又一部歌舞片《嚴禁嘴對嘴》,一群人唱歌跳舞的愛情鬧劇。說實在地我對這位大師也只看過他驚人的經典《去年在馬倫巴》,還有前幾年的《法國香頌Di Da Di》,對於他老年轉性實在摸不著頭緒,也看不出什麼有意思的地方,可能我對歌舞片也沒什麼興趣,看得實在是有點煩。我想對大多數人來說,這部片應該是娛樂效果十足吧!也許有些場面調度可以讓影痴們去研究。除此之外我沒太多感想。
最後一部是文溫德斯的新片《豐饒之地》,也許是我自已這麼覺得,但他找來的主角實在像極了小布希。這位小布希演出一位越戰退伍老兵,在911事件後變得疑神疑鬼,為了保護國家他開車在街上到處監視可疑的中東人,到處懷疑可能有恐怖事件發生。此時他生長在國外的姪女回美國來找他,卻碰到了巴基斯坦流浪漢被槍殺事件;小布希想找出背後運作的恐怖集團,他的姪女卻只想找到這位流浪漢的家人。盲目的愛國主義和溫情的自由人道主義的對比,可想而知小布希會發現這整個恐怖事件只是他的杯弓蛇影,姪女會教導他這些回教徒也和美國人一樣是人,面對911應該懷著愛而不是用恨意去屠殺更多的人。
如果你關心911以及而後的攻打伊拉克戰爭,導演用電影來表達他的立場與政治態度其實還滿令人有所感動的。當然從電影拍攝成績的角度來談,角色塑造實在像是個糟糕的笑話(不過演員演得很不錯),劇情推展一廂情願,結尾寓意也說得太多太白了。問題或許在於這部片並沒有辦法真正地引發觀眾去思考,只是另一部左派自由主義的政治宣教片。不過真正的小布希並沒有如片中一般醒悟,也繼續連任了,看來電影拍再多還是沒能決定性地影響美國人的投票意向。
就這樣我看完了今年金馬影展的台北場次。
真羨慕你可以看那麼多片...
回覆刪除看這麼多片表示我正事不幹啊...
回覆刪除這可算不上什麼好事呢
不知是不是今年選片錯誤...
回覆刪除沒看到什麼真的很令我感到"驚為天人"的片子...
確實感覺今年的片子不是很精彩,好像上院線片子還比較好看。
回覆刪除很高興在這裡看到關於侯麥電影的觀感, 也分享一下自己的小小想法 :)
回覆刪除個人對於侯麥近作的感覺是: 他的電影作品自"L'Anglaise et le Duc"(女仕與公爵)後, 就有巨幅轉變. 而這一點在去年四月"Triple Agent"(花都無間)於法國上映時, 也由侯麥本人提及他正致力於新系列作品得證.
看這部電影時, 有些同場次的法國人觀影後相當激動或感慨良深; 相對於此, 我在觀看之際, 只深感自己對該時期法國歷史背景的瞭解付之闕如. 想來這其間的文化差異, 恐怕無法以道里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