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電影的記憶,電影中的記憶


有一陣子好萊塢很喜歡拍些和記憶、身份認知有關的電影,最近看了兩部二輪片,排在一起正好都是以記憶為主題,一部是查理考夫曼編劇的《王牌冤家》,一部是艾希頓庫奇自製自演的《蝴蝶效應》

《王牌冤家》電影一開頭,正要塔火車上班的男人,突然靈光一閃地決定蹺班,趕上了另一班列車,在寒泠的冬日去無人的海灘眺望著大西洋,說無人也不太對,因為另一個女孩也來到海灘四虛閒晃。最後兩人在火車上聊了起來(哦...愛在黎明破曉時),到了晚上活潑開放的女孩邀男人到住處,但害羞內向的男人待了一下就趕忙離去。不過呢,他們繼續通電話,隔天晚上相約出遊,看似天差地遠的兩人之間卻有種莫名的情愫。

接著呢,我們看到這兩人在兩年的感情之後,一天男人發現女孩突然不認得他了,陰錯陽差之下他發現了女孩到了一間名叫"忘情診所"的地方,把她對男人的記憶完全地消除,因為她覺得"變得很不快樂"。男人在傷心憤怒之餘決定也要一起"忘情",打包了所有帶回憶的物品,進行一連串的診療,決定在某天夜裏消除對女孩的記憶,這樣一早醒來就可以面對新的人生,繼續每日上下班的生活。

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其實都是發生在男人的夢境裏,就在他躺在床上,頭上架著亂七八糟的儀器,記憶一點一點被消除時,男人的腦海卻開始不斷回憶起兩人交往的點點滴滴,種種快樂不快樂,和許多私密的情緒全部翻湧而來,就在他憶起了愛情的美好時,卻發現他記憶中的美景遂漸的崩落。他只能在夢境中和她心愛的女孩在記憶裏不斷地逃竄,期望明天陽光灑下來的時候,他還能保有一點關於兩人的回憶。

劇情當然極為不寫實也不合理,但確實是美極了。生命在記憶裏烙下的痕跡,以及隨時光流逝而遂漸遺忘散去,這故事用極奇幻富戲劇性的手法來表現這充滿哲學性的思考,過去的時光到最後在身上留存了什麼,如果一切都遺忘了,這一切的意義又何在?如果劇情再挖深一點,或許我們可以見識到男人的意識裏的小宇宙,壓縮著人生所有的回憶,而他就在毀滅時短短的一瞬,體驗了時間的永恆。(沒錯,我讀過村上春樹的那本書)

反正,愛情幾乎是電影裏永恆的霸權,所以我們都知道原來天一亮之後,兩人又再度相遇了,似乎又能重新開始,只是當他們發現了"忘情"的真相後,他們要如何面對這愛情的宿命呢?是要踩下剎車,還是冒險再來一遍?

相較之下,《蝴蝶效應》根本是編劇在折磿片中的一行人,電影在前半段花了很多時間在交待男主角小時候的遭遇,他會經常地失神,醒來後忘記了之前一小段時間的記憶,也因此他幼年生命充滿了一點一點的小黑洞。直到他長大成人後,一天看著童年的日記,他發現他有著特異的能力可以回到從前生命中的小黑洞去發掘真相,甚至還可以改變過去的情節,進而影響他往後的命運以至於現在的人生。

而他當然有想改變生命的理由,一切童年的悲劇事件,造成他好友們的性格扭曲。所以只見主角忙著回到過去去"改正"所發生的一切,但問題是每次總是會發生"差錯"造成其他的悲劇人生,問題越補越大洞。他要如何才能導到"最好"的人生呢?

除了"不要隨便改變過去"的道德教訓之外,其實這部片有某種社會學或心理學的邏輯,像是童年如果被父親性虐待,長大就會淪落去當女侍,甚至跑去當妓女。如果小時候看到血腥慘劇,可能就會變成心理變態殺人狂,或是流氓暴力份子。如果都沒有的話,你就可以變成富家子富家女,上大學參加兄弟會或姊妹會,以後變成心理醫生大賺其錢。當然也別忘了如果抽太多煙,最後會得肺癌這點小小的因果教訓。

其實我覺得這部片最大的因果教訓是:"要改變過去之前,最好想清楚再做,不然只是會給自己的人生鬧笑話",因為男主角到最後真的是笨到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地步,許多橋段也掩不住編劇嗜血的偏好。

不過,只是娛樂片嘛,這部片賣得比《王牌冤家》來得好也是理所當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