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幾年的狀況來看,可以把一年看電影的時程大致描述如下:
一至二月:
影展旺季剛結束,正是年節時分,所以是電影的淡季,這時期除了偶有零星的藝術片上映之外,就剩下一些二輪放映,以及一兩部或許會想看的首輪商業片。到二月底隨著奧斯卡提名的揭曉和金球獎頒獎,會有一些奧斯卡強片陸續上映。通常這時候看片量非常少,大約每個月不到十部。
三月:
台北電影節在本月舉行,近兩年電影節轉型,以都市或國家為主題,放映許多經典老片和導演專題,也有新片放映,非常值得一看。而且中山堂和社教館的場地很寛敞,不需事先劃位,場次間也有適當間隔,加上2000元無限暢看的貴賓卡,非常舒服。通常會看個十幾部片。另外因為奧斯卡獎也在本月頒發,所以會有許多入圍影片搶在此時上映,算是旺季。不過今年奧斯卡提前在二月底揭曉,或許生態又有轉變。
四到六月:
剩下的奧斯卡影片陸續上映,一些小型商業影展和藝術電影也會持續上映,年初的首輪強片也有可能此時上二輪,而搶在暑假檔之前大片也會從五月底開始上片,基本上會有一些不錯的片子可看,但不會太多,而且越近暑假能看的片越少。一個月約十部左右就滿多的。不過去年有國民戲院的一系列影展從五月開始,不知今年如何?
七到八月:
除了兩三部暑期強片之外,基本上是完全沒片可看的,這時候就只能到出租店報到。但新竹影博館在夏天可能會辦讀影會,有機會可以看一些老片。
九月到十月:
就是女性影展了,量少質精,而且題材特別,選的片都很難得,如果有興趣和時間的話,大概能看個十部就很不錯。而且這時候影展和一些藝術片又逐漸活絡起來,大概和暑假前差不多。影博館也可能有讀影會。
十一月到十二月:
每年金馬影展的日期都有些許變動,但大約都是在這個時候。台北連同新竹巡迴場大概可以看個二十幾部片,只是相對而言比較辛苦,要搶票,要和一堆人擠,但是能夠把一整年許多國際影壇出現的重要作品一次看完,非常過癮。這時期也能看幾部入圍的國片,還有許多影展片也會擠在一起做商業放映,要是看不夠的話,暑期大片這時候也會上二輪,聖誕和新年檔的強片也會來一起擠。是一年的重點季節,一個月說不定有機會看個二三十片。
加加減減大約一年一百五十部左右。去年因為有國民戲院和小津影展,結果看到兩百部以上,算是特例。不過要說明一下,這個看片量包含租DVD和許多二輪放映,而且影展的票價通常都較便宜也有許多優惠,所以金錢花費還OK。(但是我還是不想算)
今年希望能量少質精一點。
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